首頁 > 校園新聞
文建會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文大舉行
-- 文建會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文大舉行
文/文大公共關係室  攝影/徐淑雯   【2002/11/14】友善列印
近年來,由於公共藝術興起,思考如何呈現校園形式與語言的議題不斷,學生、教師、藝術家、環境設計者等也多方參與、激盪創意,一致希望讓公共藝術能真正在校園內生根、成長。為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1月13至15日委託中華民國景觀協會承辦的「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一連三日在文大等地舉行,研討會有來自美國、日本、澳洲,及我國等四個國家二十餘位公共藝術專家學者共襄盛舉。

這次訂為「校園規劃與公共藝術」主題的研討會,會中除有代表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前來的副主委劉萬航蒞臨外,國內多位文化界專家也都蒞臨主持議題討論,有行政院政務委員陳其南、林盛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夏鑄九、國內名校園建築師白瑾、文建會第三處處長王壽來、教育部總務司司長羅清水等人。此外,身為東道主的文大校長林彩梅也歡迎國內、國際友人蒞臨文大指教,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也是文大景觀設計系主任郭瓊瑩也以承辦單位身分到場致意。

文建會副主委劉萬航致詞表示,近十年來,文建會不斷地推動公共藝術,在八十七年時制定了「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成為各級政府執行的規範。此政策也獲得國內政府各部門的支持,如教育部在今年成立了「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且也針對校園建築與規劃,推動「新校園運動」,使社會各界體認到建構下一代優質學習環境的重要性。他認為,若忽視了校園的規劃,而導致校園內出現了不恰當的建築設計,這些「視覺污染」將會帶給學生強大的負面影響。但若能重視此一議題,不但能發展出校園的獨特風貌,更能加強學生的美感教育。

劉萬航也說,目前國內還有部分區域因經費不足,或因地方不適合而可能導致破壞環境的情況下,無法建置公共藝術。為此,文建會正在積極地設法設立公共藝術基金,透過委善的統籌運用,來解決當前諸多限制。

中國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郭瓊瑩則說,校園規劃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需求,提出一種新的校園形式與語言,使公共藝術在校園空間的發展可以更寬廣,讓二十一世紀的校園規劃設計配置更形宏觀、多元。她表示,這次研討會最重要目的在於提升民眾的美學素養。希望透過有效的民眾參與,增加藝術教育的機會,也是未來落實公共藝術設置的方式,而由校園開始,就應掌握學校風格的延續,並確實發揮公共藝術設置基點的景況特質。

研討會邀請到眾多不同領域、國籍的專家學者及藝術創作者參與,針對多樣的公共藝術相關議題進行意見交流,將促使校園公共藝術獲得更穩健茁壯的成長。內容有胡寶林與美國Jack Mackie講「公共藝術與校園規劃發展與策略」、林曼麗與美國Dr.Michele Cohen講「公共藝術與藝術教育」、顏名宏與日本Hiroshi Yoshimizu講「校園公共藝術與社區文化特質」、董振平與日本Mochizuki Kikuma講「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曾梓峰與澳洲Hossein Valamanesh講「校園公共藝術的公共意涵」、李如儀與美國Jim Brennan講「整體規劃策略中的校園公共藝術」等六個子題。

研討會最後一天,所有與會者也被安排至關渡國小及台北藝術大學參觀,活動內容包括「2002校園共藝術設計大賞」觀摩、校園公共藝術導覽等。


點閱人次: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