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日學者共同探討校園公共藝術之參與及設置經過
-- 中日學者共同探討校園公共藝術之參與及設置經過
文/王巧儀  攝影/涂建均   【2002/11/14】友善列印
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今(14)日進入第二天的議程,上午八時三十分,研討會繼續假曉峰紀念館二樓國際會議廳進行,上午的主題探討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會中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董振平先生與日本藝術家望月先生,分別從歷史與文化展示的公器和設置的經過來談校園公共藝術。

藝術大學教授董振平先生,本身既是教育者,也是藝術創作人,極能深刻體會藝術與教育之間的關聯性,討論開始,董教授首先說明,將藝術做為展示歷史文化的橋樑這樣的觀念,自西元1921年的墨西哥革命運動便已發生,革命精神的表現就是以藝術形式進入學校,藝術家被認命在學校外牆的壁面上,以墨西哥歷史為題材作壁畫﹔如今的藝術形式,從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壁畫,可之公共藝術確實為歷史與文化的最佳展示公器。董教授在會中除了談到校園公共藝術的定義之外,更提出國內外經驗對照,企圖從中找尋未來國內校園公共藝術的發展面。

另外,來自日本的藝術家望月先生,則以日本關西外語大學及位於東京崎玉地區的崎玉大學為例,比較公私立大學校園公共藝術設置的經過。望月先生的發表除了說明了日本國內目前校園藝術現況,也強調實務上的成效,其實與政府決策方式、民間與行政部門的不同,尤其執行上的不同。

事實上,藝術的觀點是開放的,在不同的國家,對於藝術的看法也會有差異,從校園公共藝術施行的腳步來說,歐美日等國的成效似乎已發展多時,如今,國內在校園公共藝術的努力,正可以站在自身的文化背景及地理資源上,去參考國外的經驗成效,走出一條更具文化歷史特色的校園藝術之路。

點閱人次:2949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