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文/娛樂
見證台灣歷史 「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
-- 見證台灣歷史 「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
文/賴芳延輯文  攝影/故宮博物院提供   【2003/1/20】友善列印
1642-1652福爾摩沙狩獵者
十七世紀的台灣,被西方人稱為「福爾摩沙」,也就是「美麗之島」的意思,在這個世紀中,台灣歷經了一次歷史上的巨變,台灣多元文化的根基也在這個世紀中奠定,為了讓民眾能夠更瞭解台灣的歷史,故宮特於1月24日開始「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邀您一起見證台灣歷史。

十七世紀初,住著原住民的美麗小島「福爾摩沙」成為東亞最被垂涎的地區之一。歐洲人、中國人跟日本人都想掌控並利用台灣的策略性地位。荷蘭人跟西班牙人首先在地圖上標示出這個小島,並在貪婪跟圖利潤的驅使下,開展了一連串的殖民計劃。但是他們同時也建立起了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留下很多關於這個小島的文字記載跟島上人們的故事。

他們為這裡製作地圖、畫下美麗的福爾摩沙,也在這裡做生意、成婚跟打仗。在1624年到1662年那這38年間統治台灣的歐洲勢力所留下的物件,都變成了重要的線索,讓我們得以建立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在歐洲人被鄭成功趕出台灣之後,這個島嶼再度成為戰場,只不過對打的雙方變成了清軍跟鄭成功的軍隊。1683年,清朝重新開始了對台灣的控制權,自此台灣又恢復到之前在東亞版圖上的沉寂,對外封閉。

在這個展覽中展出的多數文物展品都是首度在台灣展出,而這些讓我們得以追溯十七世紀福爾摩沙歷史的珍貴文物,則是來自國內外私人收藏家跟將近30個博物館的典藏。

進一步的訊息可至故宮「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網站http://www.npm.gov.tw/exhbition/formosa/chinese/index.htm做進一步之查詢。

點閱人次: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