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每週選讀編輯手札 台灣的教育改革是「願景」還是「怨景」?
-- 每週選讀編輯手札 台灣的教育改革是「願景」還是「怨景」?
文/王巧儀     【2003/7/28】友善列印
台灣的教育改革巨輪是讓孩子站的更高、看的更遠,還是會讓孩子慘死輪下?
談起教育,不得不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先是十年教改年年創「新意」,站在學界角度,有人說是夢魘;站在教改團體的立場,一路走來卻也是步步艱辛,猶如耗子過街人人喊打,而今我們的教育大計似乎又再度引起關注。

教改被批評越改越回頭,老師上街頭,學生抗議高學費。這些台灣教育政策下的亂象,實在令人憂心現在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們的痛苦指數是否又逐年攀升?日前爆發台北縣教師下跪只希望如願退休,凸顯預算不足導致教師退休困難的老問題;而景氣問題導致教師「鐵飯碗」備受青睞,每年盡十萬的流浪教師求教無門,「送紅包」等傳言在這個敏感的教甄季節又再度引發討論;大學學費年年漲的情形也在日前遭各界砲轟,教改團體甚至揚言將發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行動,表達反對高學費的訴求;令人髮指的台北縣土城國中蔡姓老師所爆發猥褻學生醜聞更是現今教育環境的隱憂,教育問題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或許當政府天天大喊拼經濟的同時,還要連同教育一塊兒拼一拼。

在中國,「教育」二字早於孟子盡心篇即出現,從字面意義來看「教,上所施下所教」,「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方法是注重模仿,以善為最後目的,教育是十年樹人,除了根基紮穩,以便樹苗順利生長之外,所有外在環境更是生長過程的重要因素,本週的主題選書我們將以書本來觀照現今的教育現象,從不同的角度、觀點去看待這些惱人的問題。

文學類:
《種籽手記》
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記錄創設「種籽學苑」的父母和孩子自一九九六年二月到一九九七年二月間努力辦校的歷程,完整呈現這間教育改革實驗小學的真實面貌,並揭示臺灣教育改革的可能性。

《危險心靈》
本書作者侯文詠,以一個十五歲國中生—小傑,奮勇面對人生的第一場大挑戰為整個故事揭開序幕。這是每個接受台灣教育的人所必須面對的過程,在那段時光裡,每個人都努力編織出不同的回憶,有快樂,有痛苦,有成長,也有壓抑。

人文類:
《從根爛起》
臺灣在民主改革的進程中,歷史科大學聯考題型改易逾13年,一綱多本教科書新制起用滿3年。在這一連串改革帶動之下,歷史科教育變得只有愈糟,歷史知識的製作和流通機制只有愈加不健全!何以如此呢?這正是本書嘗試要解答的。

生活類:
《為自己出征》
我們每個人都像武士一樣身上套著一付盔甲,一層又厚又重脫不下的盔甲。而人們穿盔甲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它卻在不知不覺中限制了一個人的成長,它限制住了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只有下定決心將盔甲除去,我們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商業類:
《學習地圖-21世紀加速學習革命》
本書是一本個人的學習指南,告訴你快速學習和創意思考的秘訣。作者強烈建議教育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教導學生「如何學習」以及「如何思考」。而這兩項關鍵技術在本書裡有詳細的介紹與實際運作的方法。

藝術類:
《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
在台灣,流行歌曲這樣一個大眾媒介,除了娛樂聽眾之外,多少創作者也希望藉由這個管道,抒發他們的一些人生經驗與看法,以及對於大環境的回饋。本書便是為我們整理出可以作為觀察台灣社會現況的流行歌曲,書中並詳加解說這些歌曲背後的意涵與從音樂的變遷中發覺台灣社會的轉變。


點閱人次: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