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每週選讀社會人文類 Angus McLaren----《20世紀性史:情慾世界 百年糾葛》
-- 每週選讀社會人文類 Angus McLaren----《20世紀性史:情慾世界 百年糾葛》
文/許家豪     【2003/8/4】友善列印
本書作者麥克賴倫(Angus McLaren)在開宗明義的〈導論〉中,有這樣一段值得特別注意的話,——「何以某些時代(而非其他時代),兒童性虐待、同性戀等議題,會造成道德上的驚惶?這是本書關注的問題。何以種族、宗教、階層、性別的差異,導致特定的性行為?

本書研究的假設是:權勢者運用警訊來監督、教導他們認為的邊緣者,並迫使他們閉嘴。1970年代描述美國青少年懷孕激增的一些標籤化言詞,將問題歸咎於個人行為,並視之為病症;成人藉由標籤化言詞以維護與下一代的主從關係,專家藉那些標籤化言詞以誇誇其談。同時,強調荷爾蒙與青少年的叛逆,使得大家忽略了真正的問題所在,例如非洲裔美籍未婚媽媽的高失業率與貧窮困境。」

凡稍知近代性別關係問題討論者,都必然很熟悉諸如「身體即政治」、「身體即戰場」之類的隱喻性修辭,而這種隱喻性修辭的出現,當然不是偶然的,啟蒙時代的思想家雅可曾經說過:「我們在不理解中做成了我們的世界。」因此,當我們在「做成我們的世界」時,每個時代的特定環境因素、特定限制、特定的意識型態等,即會介入到「做」的這個過程中。它是人類「實踐行為」的本質,我們的歷史、政治、社會等皆因此而被「建構」,它當然也包括了我們的社會關係、我們的性別、我們的疫病;「建構」是在歷史結點中「自由—秩序」、「支配—被支配」的互動及型塑過程,每一種事在它發生並凝結的時候,都是一種「歷史或政治正確」,只有在事情過了,使之成為「正確」的那些力量因素消失或淡化。人們始能找回到「我們在不理解中做成了我們的世界」裡的那些「不理解」究竟是什麼。

而這本《20世紀性史》所談的其實非僅是「性」,而是包含了異性和同性間幾乎一切與性別關係有關課題的社會史,它觸及到20世紀我們所能想到的差不多全部的課題,如性關係、性解放、婚姻關係、手淫、節育、優生、愛滋、心理分析等專業人士的功能,國家及媒體角色的介入等,它不是嚴格的學術性著作,而是提綱絜領的藉著故事的述說,而試著幫助人們打開性別關係在「歷史結點」中形成的那些結,從而讓人們能更增加反思問題時的深度。

由近代人文社會科學的演變,我們已知道世界原來即如萬花筒,有著無限的可能性。然而,「多元」終究只是一個概念,一種理想的嚮往,它難以被充漲著各種矛盾的社會所包含,於是代表了「秩序」的「權力」,遂總是需要「異端」「他者」「偏差」來灌溉,而與性別有關的問題,長期以來遂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偏差」來對待。在近代反正統的「偏差行為」研究中,因而有了許多與這本書有關的概念和不同的思考方法:
例如,從1950到1960年代,有許多學者研究「偏差行為」,即發現有一種叫做「標籤論」的機制,人們經常在「秩序」為名的社會控制下,替某些行為貼了標籤,而就在貼了標籤後,最後即反而會「預言成真」的在最後被證實,例如一個小孩被貼上「不良少年」的標籤,最後大家就用對待「不良少年」的方式對待他,而使他果真成了「不良少年」。

「標籤論」是一種「秩序」體制的社會控制手段,也是一種「社會排除」,藉此而強化掌控了「秩序」者的權力,它在種族、性別等問題上最為常見。
而與「標籤論」並存的,乃是「刻板印象」這個概念。所謂「刻板印象」乃是一種折曲的、誇張的,而且經常是先入為主的偏見,它經常被用於對待種族、階級、性別、次級團體等問題,藉著把別人劃到外面去,從而塑造出我們自己的團結局面。

而與前述觀念相關,但卻更加細緻化的,即是所謂的「道德驚惶」,它指的是對某些行為出現後的反應模式,這種反應模式過度將片面的問題擴大成了威脅社會、國家或整個文明價值的可怕問題,「道德驚惶」是道德上的「政治正確」,在性別關係上早已歷見不鮮。「道德驚惶」經常強化了有權力者的力量,它也被稱為「偏差的麥克風效應」。

個人認為「標籤論」「刻板印象」「道德驚惶」「偏差的麥克風效應」等,乃是要了解本書的祕鑰,本書作者並無意寫一本皓首窮經的性史專著,也不想定義什麼行為是對或不對,或是否真的有什麼行為是進步退步之分,他只是爬梳材料,視各類性別關係及其論述為汪洋歷史及社會中的現象,試著對過去「見怪而怪」時,究竟是那些互動因素在左右著「怪」或「不怪」的判斷;「標籤論」「刻板印象」「道德驚惶」「偏差的麥克風化」,以及與此相關的「歷史建構論」,乃是作者的思考方法,藉著這樣的思考與解釋,人們對性與性別關係裡的權力因素,無形中已有了更多且更深入的理解。

就以本書的第一章而言,作者即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性別問題被愛國主義的政治學所俘虜的局面做了詳盡的析論。在那樣的時代、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重新發酵,愛國主義滲入到性別領域,過去的性別歧視觀念也再度復熾。原來性別關係的問題在它的底下,竟然有著如此龐大複雜的權力論述機制在運作著。這也印證了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有關性的問題,必須從更廣泛的社會過程中,才可能更真切的得到理解。

本書從「建構論」的角度,將過去百年有關性別關係被「建構」的秩序和權力因素做了總合式的討論。它也讓人們看到了,邊緣性的人及團體,在過去的建構中曾被動的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身體即政治」、「身體即戰場」,這樣的隱喻式修辭拿來和本書相印證,真是所言不虛啊!

點閱人次: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