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每週博物館展覽 讓台灣民間神佛像神靈活現的木刻藝術
-- 木刻藝術 台灣民間神佛像的靈魂賦予
文/潘采芹  攝影/潘采芹   【2003/8/6】友善列印
隨著台灣宗教信仰的蓬勃發展,木刻佛像塑形亦趨多元多樣。
台灣民間神佛像,多用木雕,有供奉在寺廟的巨佛及隨身攜帶的寸佛,隨著台灣宗教信仰的蓬勃發展,木刻佛像塑形亦趨多元多樣。


木刻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也是版畫的一種,作品線條粗獷有力,畫面清晰醒目,給人的感受十分強烈、深刻。像古代詩人魯迅就十分喜愛木刻。不過,製作木刻卻不是件簡單的事,從選擇木頭到繪製畫稿、動刀雕刻、刷版拓印,每一個過程,都是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項出了差錯,就會損害作品的整體完美。尤其在動刀雕刻時,必須謹慎小心。

此外,如果雕刻者握刀用力過度,時間一久,他的手掌、指頭往往產生痙攣、發麻等問題,甚至紅腫破皮,隱隱作痛。

「台灣通史」志雕刻篇裡敘述:「雕刻之述,木工最精,台南為上,而葫蘆墩(及今豐原)次之。嘗以徑尺堅木,雕刻山水樓台人物,內外玲瓏,栩栩欲活,崇嗣巨廟,以為美觀。故如屏風床榻几案之屬,每有一事,輒值數十金。蓋選材既佳,而掄藝亦巧。」台灣先民於木工雕刻上造詣之深不言而喻。

不論是佛教、道教等等,只要是對人心有正面作用的,皆為好教。宗教不但可以淨化人心、使人向善,還可將人心凝聚在一起,進而發揮潛能。但,值得思考的是,台灣人為神明立佛像,究竟只是單純的情感紀念?亦或是對威權的畏懼?還是對功名利祿的祈求居多呢?神明的地位與角色,隨著時代進步日益模糊,這或許是我們在膜拜之餘,應該靜心思考的問題。

點閱人次: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