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綠營中的藝術家---吳重安教官
-- 專訪 軍人畫家吳重安教官
文/王映之 周淑惠  攝影/圖片由吳重安教官提供   【2003/9/8】友善列印
第一張圖片為吳重安教官自畫像,其實我們覺得他本人也非常地帥!其他照片為教官在拉脫維亞所見的人事物,張張充滿回憶。
頂著一個平頭,身著挺拔的綠色制服,吳重安教官與一般軍人一樣,有著乾淨俐落的儀容與中氣十足的談話音量;但特別的是,他的筆筒裡放了各種的素描筆與粉彩筆。而除了被同學們所熟知的「教官」身份之外,他的繪畫才能,更早已廣受肯定。

頂著一個平頭,身著挺拔的綠色制服,吳重安教官與一般軍人一樣,有著乾淨俐落的儀容與中氣十足的談話音量;但特別的是,他的筆筒裡放了各種的素描筆與粉彩筆;在說話過程中,有時候眼睛會看著很遠的地方好像在思考些什麼,許多有趣的表徵匯聚在他的身上。而除了被同學們所熟知的「教官」身份之外,他的繪畫才能,更早已廣受肯定。

『與繪畫相伴的人生』

受到姐夫的影響,吳重安教官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論是就讀復興美工、政戰學校藝術系、甚至是後來擔當軍職,始終都沒有離開過繪畫的道路。回想起過往,他則形容自己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談起現在很多學美術的學子會找家教來加強繪畫技巧,吳教官說:「那時候家裡環境不是很好,小孩子又多,沒有辦法供我們去學藝術。我在唸書的時候,都會儘量坐在那些很會畫畫的同學旁邊,請教他們繪畫的方法,每個人收穫的多寡其實是看他對自己的要求有多少。」的確,相較於一些每到繪畫時間就在玩樂的同學,吳教官的學長曾在一篇報導中形容他是:「不論素描、油畫、水彩、雕塑…都是無一偏廢的瘋狂學習。」

『在受限的軍職中創造出無限的藝術世界』

藝術與軍職之間看似衝突,他又是為了什麼原因,而讓它們與自己的生命產生交集呢?「我想工作是工作,興趣是興趣,愛藝術的人雖然崇尚自由,但就算再怎麼愛好自由,最後還是要回到現實。」所以他選擇了政戰學校的藝術系,讓自己可以在兩方面取得一個平衡。
在二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教官由基層做起,歷經了排長、連長、營輔導長、師、軍團幕僚,乃至於今日的中校教官。在緊湊繁忙的部隊生活中,不論是作畫的時間或空間都難免受到限制,但他卻能突破這種種因境,選擇速寫的形式,以一本畫簿、一支筆實踐了他對繪畫的熱愛。
回憶起當時的堅持,吳重安教官說:「演習總是不輕鬆,當大夥都累得不成人形時,我告訴自己絕不能像別人一樣累了就休息,我必須打起精神將他們畫下來,這樣才能做件有意義的事情。現在想想,當時若不用意志力克服身軀疲憊的話,自己也像一般人一樣,除了回憶甚麼都沒有。」也就是這樣,才有《柳營卒子》這本著作的誕生,裡面不但收錄了多年來在軍中的速寫作品,更有他感性的心情記載。今年四月,這些畫作並在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有了一次完整呈現。

『走出戶外,力行創作理念』

獨鍾於寫實與印象派畫法的吳重安教官,相信「在戶外寫生兩小時,要勝過畫室裡塗抹兩星期。」他的足跡行遍了台灣,不論是美濃、淡水、花蓮,都在他的筆下顯得更加生動有感情。而為了要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發源,他則親訪歐洲,也因此對文藝復興與印象派作品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今年七月,他更受邀至拉脫維亞的釵錫市(Cesis City)歷史暨藝術博物館(Cesis Museum of History and Art),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的十一位畫家進行創作交流,在當地創作的作品並捐贈給該館展覽。
拉脫維亞近年來極崇尚十九世紀的自然畫風,強調要走出戶外的釵錫市水彩寫生觀摩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這又與吳重安教官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雖然那裡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但回想起當時出國的決定,他只笑著說:「我想我是本著軍人的本色去開拓疆場的吧!」
雖然拉脫維亞長期背負著歷史傷痛與經濟困頓的包袱,但他們卻仍然對藝術保持著極重視的態度,並長年舉辦這樣世界性的寫生展,這種用藝術跟世界接軌的方式更令他覺得可貴。翻開他在當地寫生的作品,繪畫對象都是所謂的「尋常百姓」,但透過他的筆,每一個人的風霜、喜悲,都被深刻的刻畫出來了,有如一幕幕的電影情節。面對當地藝術家沒有寬裕的經濟能力去添購紙筆,或是看到他們生活艱苦的一面時,他不只一次在手札中寫下感觸,而這或許就是藏在綠色軍服下,一份屬於藝術工作者所共感的心情吧。
回顧自己的種種經歷,他認為父親的精神砥礪帶給他很大的影響,並期勉大家多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想要飛的話就要不斷的動翅膀」。或許也是因為有這樣的自我堅持,才使得他能夠在工作與興趣上都發光發熱吧!
---吳重安教官---

◎生日:47.01.09
◎信箱:an26225@tea.ntptc.edu.tw
◎個人網站【重安畫室】:tea.ntptc.edu.tw/~an26225/wo.htm
◎教授科目:軍訓
◎給學生的建議與期勉:希望同學努力,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推薦書籍:畫畫方面的書很多,可以多看,而教官相信盡信書,不如無書。


點閱人次: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