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翻閱《紅色水印》原始記憶 黃文成揭示身障者的真實情緒
文/吳曉珊  攝影/吳曉珊   【2004/1/15】友善列印
《紅色水印》作者黃文成用身體與文字告訴你身障者的真實情緒
只要是人都有情緒,更何況是一只痛苦身軀?四歲那年的一場醫療意外,奪去了他原本健康的右腳,也使他從此成為「操場」外圍的旁觀者。科學小飛俠的翅牓斷了一隻,自此失去自由,唯有家人陪伴他度過孤單的童年。他是誰?文壇新銳作家黃文成,在他第一部散文創作集《紅色水印》中提到:「痛苦的身體沒有美麗的情緒」正是他極欲要表達給你的訊息。

現為文大中文博士候選人的黃文成,以他的身體,用他的文字,向讀者展現出他最真實的情緒,呈現另一種更接近生命的「形殘書寫」。散文集《紅色水印》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黃文成表示,台灣市場雖然將形殘書寫納入「勵志文學」底下,並被一般大眾消費,但事實上那並不是身障者真正的情緒。「所有的身障者從小就被家人灌輸要堅強、勇敢,而且一定要有殘而不廢的精神。久了,他們理所當然認為自己理當開朗,理當堅強。」黃文成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發現所有的殘障者幾乎都是團體行動,很少是單獨一人的。黃文成認為,身障者普遍被自我教育訓練成必須放棄自我情緒,才是人生正解,但這豈不是另一種變相的自我欺瞞嗎?
個性天生悲觀嗎?關於這一點,黃文成倒不否認。黃文成說他從小就不喜歡陌生人,他回憶道,小時候家裡只要有親戚朋友來訪,那些人就一定會叫他走路給他們看,使他童年便對那些「陌生人」十分反感。雖然承認自己是悲觀的人,但黃文成表示,一個人若刻意忽略他的負面情緒,人格勢必會失落掉一部分。同理,抹滅所有悲傷價值的教育訓練,在黃文成眼裡都是違反人性的。因此,這本創作集的出現,意味「疾病書寫」絕不只隸屬於勵志文學下的一支,而是在杏林子、乙武洋匡之外身障者另一面真實人格的展現。
《紅色水印》雖是黃文成第一部創作集,但從他大學開始接觸寫作迄今,不論是散文、小說、新詩、小品,都曾獲得國家獎章的認同,似乎沒有一種文體難得倒他。要是你一向就是《自由時報.副刊》的愛好者,說不定也曾看過黃文成不定期發表的作品。一人囊括文建會「文薈獎」小說、散文、小品第一名等獎項,還有耕薪文學獎、青年文藝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多次獲得評審們的青睞,黃文成說,得獎對他而言無疑就是最大的肯定。除了平面媒體的作品發表,黃文成也當起明日報站主,化名冰男,「酸甜集子」是他的新聞台名。他說,會想在網路上發表作品,純屬嬉戲性質,他的寫作重心依然放在平面媒體。
教書、寫作和準備博士論文是黃文成現在全部的生活,他說,他的教育學程就是在文大修習的。回憶起那段日子,黃文成說,文大的教育學程使他學會了一個很重要的技巧,那就是-聆聽。雖然小時候不喜歡接觸陌生人,但他卻一點也不排斥與人溝通、互動,這也是讓他和學生能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原因之一。

點閱人次: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