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蔡詩萍:文學是無用之用最好的功用 演講青春的想望
-- 蔡詩萍:文學是無用之用最好的功用 演講青春的想望
文/黃玲慧     【2001/11/29】友善列印
蔡詩萍於大恩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與同學作「青春的想望-文學最美麗的隱喻」的講演。
由中央日報主辦,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協辦的「文學下鄉活動」壓軸講演,於昨(28)日下午3時許假文大大恩館一樓國際會議廳,邀請名作家蔡詩萍先生演說「青春的想望-文學最美麗的隱喻」。在場的同學聆聽地如癡如醉,紛紛提出許多關於自身愛情、未來的困惱,與蔡詩萍作一回應。

於百忙之中特地抽空來文大作演講的蔡詩萍,一開始即幽默表示文化大學是他生命中愛情的原鄉。以大學時代的初戀女友就是文大觀光系的女同學,文大附近的紗帽山也是他當年幽會的地方的話題,來作開場白。

整個演講過程,蔡詩萍先以朱天心《擊壤歌》為例,講述每個人的青春都有他特定的歷史時空。處於視聽娛樂不如現今的當年,年輕人若要打開生命的窗口,唯有透過閱讀,才有想望的可能。

蔡詩萍在講演中對青春的不確定歸納出三點原因,分別是由於遠方的召喚、對自身身體的好奇以及自主、自由的原始想望。生命如河般曲折,人生對於最初的理想,是微妙地潛伏在生命流裡,等待隨時被激發的。

他又舉出馬奎斯《異鄉客》中的短篇小說<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來談論在人生路上,無處無時不充滿了意外與可能,自以為可以做自己的同時,他人眼中的自己,又是自己嗎?

演說最後,蔡詩萍以自己走入中年的心路歷程,認為不論是成功還是不成功的生命,總會有絲微的孤單感。好的創作不給你答案,只給你通道,讓你尋求生命的答案。最後他勉勵在場同學珍惜青春,在當下努力為自己打開生命的窗口,養成閱讀的習慣,揚起對文學的一點點興趣,擷取創作者的生命體驗。



點閱人次: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