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燦爛的花樣年華-人物篇(一)
-- 燦爛的花樣年華-人物篇(一)
文/徐欣怡     【2001/12/6】友善列印
米尼亞赫 母與子的肖像
花樣年華「從普桑到塞尚─法國繪畫三百年」,其中貫穿了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的法國藝術發展歷程,從不同階段、不同流派到風格樣式上的演變,展覽雖然分作七個不同時期,但是,其中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觀賞者除了依時代年序來觀看,還可以依循主題的分別,來建立屬於觀眾自我的獨特欣賞經驗。在這裡,讓我們試著由人物、靜物、風景三個不同的主題來進入花樣年華的年代吧!

人物篇
人物是肖像畫的主體,在法國,肖像畫曾經不受人喜愛,主要的原因是:批評者認為肖像畫虛榮和膚淺的缺點以及嚴格的規範,限制了藝術家的創造性,在某些時代肖像畫被大量生產、自我重複;可是,肖像畫在十九世紀末卻沸騰到極點,綻放成一朵燦爛的花朵。我們無法否認的,透過這些肖像,的確為不同時代的美感、社會、生活留下最美好的紀錄軌跡。

米尼亞赫/母與子的肖像

1660~1715年之間,光是在巴黎,就有超過三萬名「有頭有臉」的重要人物被畫過,在此社會背景下,米尼亞赫完成「母與子的肖像」畫。這幅「母與子的肖像」維持了米尼亞赫在肖像畫上洗鍊且感情率真的一貫風格,將母與子相互依偎的情景表現得優雅自然而動人。
米尼亞赫是烏偉的學生,擅長肖像畫,曾經在義大利停留了廿二年;為了與查理•勒•伯安抗衡,他拒絕進入由勒伯安擔任院長的皇家學院,一直到勒伯安去世後,米尼亞赫才以七十二歲高齡繼任院長,自此,米尼亞赫取代勒伯安居領導地位,為十七世紀末的法國開啟了華麗而且富變化的「巴洛克繪畫」時代。米尼亞赫為當時許多名流淑女做肖像,精湛的技巧和優雅的畫面,彌補了他缺乏原創性和對描繪對象個性缺乏了解的缺點。
藝術是時代軌跡的反映,畫中母親的穿著打扮正是當下時代的流行樣式。畫中可以看出她長髮如優雅的波浪捲曲下垂,腦後結成髮髻並以珍珠做裝飾,不過,畫中模特兒的身分至今還是謎,米尼亞赫並沒有留下任何可以明確說明的線索。



點閱人次: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