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華衛二號資源衛星升空 後續影像應用潛力不可限量
文/鄭宜峰輯文     【2004/5/27】友善列印
華衛二號衛星升空,後續影像應用潛力不可限量。
國人自行研發之華衛二號資源衛星成功升空,從此開啟了我國太空科技的新紀元,也開啟了兩岸在太空科技數位地球實踐的新競爭。今後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將可由國內以高效率之全新面貌提供國人更多之應用,其中衛星影像於各項國計民生用途之應用領域更是不可限量。27、28日兩天在文大舉行的「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特別以「人文社會與空間資訊的融合—衛星影像在國計民生之應用」為題,邀集產官學各界人士,彙集各方意見,除分享近年來在相關領域之研發成果外,更針對華衛二號資源衛星的影像應用進行討論。

文大數位地球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亞中指出,我國華衛二號衛星升空,高解析度衛星影像之加值應用領域在國內勢必積極拓展,如何將標準衛星影像產品進一步做影像處理,提供後續更多潛在高解析度影像加值應用,實為當前刻不容緩的課題。丁亞中特別討論取得標準衛星影像資料後,所進行之幾何校正、正射校正、影像融合、DEM萃取與地物圖徵萃取等影像處理技術;並分別說明這些影像處理技術,在實際操作面上應考量之因素,同時藉影像處理後成果比較,展現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加值應用之未來潛力。

丁亞中認為,隨著空間資訊處理科技的進步,地球資源衛星提供人們遙測影像的解析度愈來愈高,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龐大的應用市場與商機,使越來越多的商用衛星公司更致力於衛星影像產品的生產與研究,其中解析度達0.61公尺的美國捷鳥(Quick Bird)衛星影像,品質更不亞於傳統航照影像。他也說,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除解析度高、影像內容豐富、涵蓋範圍廣、處理成本低外,也具有影像獲取循環週期短(1至3天)之特性,勢必大大提昇我們更迅速確實掌握多變環境的能力。

點閱人次: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