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利用地球資訊科學技術為人類與地球環境謀最大的福祉
文/黃鑫民     【2004/5/31】友善列印
陳院長認為透過地球資訊科學系列技術的應用,將對全球環境分析有顯著助益。
人造衛星來觀察瞭解地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而建構出地球資訊科學技術,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推動地球環境永續發展的主要科技。而國際上諸先進國家現階段已廣泛應用地球資訊科技於環境規劃上。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陳錦賜,於28日「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中,發表「應用地球資訊科學技術觀於環境規劃之探討」,他指出台灣於此尚處於起步階段,為因應當前台灣所面臨環境發展上的嚴重環境危機與問題,及台灣為地球環境之一員,實有必要急起直追。

陳院長於發表會中表示,二十世紀中葉在人類文明發展上又產生二大變革,一是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覺醒,一是電腦資訊革命的興起。前者改變工業革命後三百年來人對自然(尤指地球生態系統)的態度;後者改變了人對地球與宇宙時空價值的思維。而此兩大變革的發展深深影響及國際間的關係與國家發展的策略。在此二大變革的牽引下,地球資訊科學亦運用而生,並研發成一門科學技術及產業。

然環境規劃與地球資訊科學之時代價值為何呢?其間的關係又為何呢?陳錦賜在發表論述時對此加以深入探討。會中分析環境規劃之時代價值觀及地球資訊科學之時代價值觀,以及環境規劃與地球資訊科學之形成與發展分析,並對環境規劃應用地球資訊科學之技術觀解析,且提出各種地球資訊科學系列技術應用,如對地觀測資訊系統(EOIS)、地理與空間資訊系統(GSIS)、地圖圖像資訊系統(Map lmage Information System)等。

環境規劃與地球資訊科學是二十世紀中葉後,人類關心地球環境變化及問題所創造出的再思維與新技術。陳院長指出,其目的乃在尋求人與地球環境關係能邁向和諧共生與永續發展。尤其透過地球資訊科學系列技術如衛星遙感系統(S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資訊系統(GIS)等來對地球環境及其變化進行觀測,然後在配合電腦技術的特性製作出系列的地球環境地圖圖像資訊系統, 以供人類規劃利用地球環境資源及監測控制地球環境變化的參考。

陳院長認為,人類應利用其所創造的新高科學技術為人類與地球環境的關係謀最大的福祉,如此人類才算是有智慧的人。否則因為利用新高科學技術來換取人類短暫的慾望,而破壞地球環境,造成地球生態環境生命的滅絕,人類生存環境生機的消失,此時人類將變成地球上最愚笨者。

點閱人次: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