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個人資料遭外洩 不應該「習慣就好」
文/蔡玉芳     【2004/6/4】友善列印
個人資料外洩問題之嚴重,層出不窮的詐騙案件日新月異為人咋舌,維護個人資料權益保衛戰才剛要開始。
個人資料外洩問題之嚴重,從無時無刻收到莫名其妙的簡訊、電話就略知一二,直至爆發中華電信等電信業者內控出問題後,終於讓此犯罪行徑浮出檯面。目前一些電信業者表示,若民眾懷疑自己的資料外洩,可以申請更換門號,實際遭到損失者可以減免1至3個月的月租費;中華電信、東信並允諾減免1至3個月的通話費。行政院消保會認為,應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向電信業者求償2~10萬的賠償,這場維護個人資料權益保衛戰才剛要開始。

文大地理系二年級吳青儒表示,自已已是久病成良醫。原來他不只是接過色情、中獎詐騙簡訊而已,因為住宿的關係,家裡曾接過恐嚇勒索電話、假車禍,甚至是地下錢莊假稱綁架他向家裡要錢,電話中還故意發出受虐慘叫的聲音,嚇得家人信以為真。為了確保不是被騙,家人都會先聯絡他進一步確認真相。他無奈地說,騙久了就知道如何應付,真的想防範也不知從何下手。而目前賠償問題尚未明朗,如果太麻煩就算了。

政大同學陳怡君說,最常收到廣告行銷的簡訊,第一反應就是對它置之不理,管它再怎麼煽動慫恿直接刪除。她也會留意目前社會新聞所揭發的詐騙手法,若不幸遇到類似情形,它會保持冷靜避免掉入陷阱。她說,擔心也沒用,只好靠自己仔細分辨了。

文大大氣系陳以樺則說,真不知怎麼預防,如果電信業者內神通外鬼,成為犯罪集團的第三隻手,只能希望這些從業人員有職業道德,或是檢警單位加強維護老百姓的權益了。而且就算可以獲得賠償,一來還沒有共識,二來怎麼認定自己的資料外洩等問題都讓人無所適從。

由此看來,一般人早就產生某種程度杯弓蛇影的效應,對政府、電信業者、金融業或網路媒介的個人資料安全機制失去信心,層出不窮的詐騙案件日新月異讓人咋舌,永遠趕不上犯罪集團滲透的速度。要民眾恢復信心應該是全民運動,這場保衛戰才有勝算的可能。

點閱人次: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