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洪門」變身公益團體 文大教授、洪門堂主王大智:洪門初衷不可失
文/蔡玉芳     【2004/6/8】友善列印
文大史學系老師王大智以洪門中人,對「洪門」成為正式社團表示意見。
以反清為成立宗旨,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洪門」,日前以「國際洪門中華民國總會」的名稱成為國內正式社團。此舉讓這個充滿傳說的神秘組織重現江湖,是否也意味著「洪門」為因應社會變遷所必須作的轉變,如此一來對其特有的組織文化勢必有所影響。

同為洪門中人,曾任中華洪門總會第四任秘書長的文大史學系老師王大智指出,洪門以開山立堂為發展方式,深入社會基層,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團體,不只在台灣有洪門,在國外特別是僑民界更有規模。由於囊括地域之廣加上不是完全公開的組織,實不容易掌握各個團體的動向及成員。至於新成立的「國際洪門」,王大智記得以往尚有「世界洪門」的團體,對於洪門的各種發展,王大智表示都樂觀其成。

「國際洪門中華民國總會」強調人道關懷與社會服務,要求其會員要有忠誠、義氣及公正,以上當然不失為公益團體之宗旨,但王老師指出,其所謂的「排黑條款」不同於原本的洪門理念。洪門最大的特色是一民間道義團體,講求義氣和兄弟精神,應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只要是認同此道德標準者,洪門不能拒絕任何階層與背景的人。王大智任職警察大學時因緣際會加入洪門,與其說加入洪門,不如說是認同洪門。他說,加入洪門可以接觸到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幫助犯過錯誤的人努力向上,導入正途,正是互信互助的表現。

王大智也不諱言指出,洪門之所以有影響力正因為不在體制內。若轉變成社團型態相對失去他獨特的制衡力量。他舉例羅賓劫富濟貧的故事說明洪門組織不受社會制度左右之立場,似乎有意保存慣屬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

點閱人次: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