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美術三推出雕塑作品展 「以白為名」化無形為有形
文/劉昕霓     【2004/6/8】友善列印
美術系雕塑展,「以白為名」展現出學生創作的生命和純淨的本質。
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說:「雕塑是工人的藝術。」原因是在於雕塑十分費力又不是三兩下可以完成的,對於現代人要求迅速、投資報酬率,在美術領域上願意從事雕塑的人是很少的。這次文大第39屆美術系雕塑展於6月7日至11日在大仁館三樓美術系學生藝廊展出,呈現同學創作的無限生命力。

參展同學在一年的準備時間中,從午夜時分工作至曙光乍現,辛苦的過程,都能在作品找到創作的喜悅和回報,這次藝展為美術三雕塑課作品展,參展者幾乎都是美術三學生,少數人為美術四學生。

此次展覽主題為「以白為名」,所有的作品幾乎都以白色的色調表現在具象與抽象的雕塑,雕塑課老師蒲浩明說,希望能凝聚白色的氣氛和力量啟發同學對藝術的忠誠度,將同學的純淨的本質完全地誘引出來,而不是受商業化的影響。從這種正確的純度出發,縱使作品的色調是單一的白也能從中看見許多不同的色彩,達到所謂「化無形為有形」的宗教與哲學一樣的境界。

雕塑是一種觸覺藝術,手是最直接的工具。創作者以手一步步雕塑出作品,沒有經過素描和筆的草稿修飾,手的敏銳度要十分的高。以將近一比一比例的女人裸體雕塑品展出的美術三施翠峰表示,人體是有獨特的美感,尤其是女人的身體不同與男人的肌肉和塊面的呈現而是曲線柔美、渾然天成的藝術美。美術三的王凱慧則以別與一般將人體以真實面貌的創作方式,而是用雕塑上「角面」的技巧,將人體作不同的表達,她認為簡單的東西也是有一種力量的爆發力。創作抽象作品的李至玄,以電鋸將一塊柱型的形體作切割,表達俐落與律動的活動感。

設計老師王健說,這次的展覽,同學能將雕塑與生活結合,每一樣作品極符合現代感。由於雕塑是立體的可以增加空間的質感,是空間的藝術,尤其在台北缺乏美感和人文藝術的呈現,適當地將雕塑與公共建設配合能襯托出都市的藝術氣息,將我們身處的環境更加充滿著美感生命,雕塑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因此,文大李天任校長說,在國外的大學,校園中都能看見雕塑作品,文大有這樣的科系,計畫日後的第一步將師生的作品擺放在文大圖書館,等到學校預算通過,進而將雕塑品呈現在校園裡,增加文大的校區的藝術美感。

點閱人次: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