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燦爛的花樣年華-靜物篇
-- 燦爛的花樣年華-靜物篇
文/徐欣怡     【2001/12/24】友善列印
西元一八八八年冬,當秀拉引起巴黎畫界的注目,而塞尚在他故鄉的退隱生活中從事創作時,有位熱心的荷蘭青年離開了巴黎,前往法國南部去追尋南國的濃烈光線與色彩,這人就是生於西元一八五三年的梵谷。繼「花樣年華」一系列專題報導人物篇後,將進入靜物篇,並介紹到藝術史上英年早逝的天才狂熱份子-梵谷。

一八八六年,梵谷完成「銅花瓶上的皇冠貝母」這幅作品,這一年在他的藝術生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銅花瓶上的皇冠貝母」畫作就是他初到巴黎所繪的靜物畫,原本晦暗的畫風轉為清澈明亮的色彩,這透露了他在巴黎兩年的新生活開端。
梵谷用色彩與形式來傳達他對於他筆下事物的感受,以及他希望別人去感受的東西。「銅花瓶上的皇冠貝母」處理上的橘黃色花瓣色彩飽滿厚實,強烈著色的方式更顯強調;畫中藍色背景則充滿了許多明亮的小筆觸,畫面因而更富活力和表現性,彷彿是對秀拉點描技法的回應。
一八八六年,梵谷來到巴黎,看到了印象派的聯展,在此之前,他以荷蘭農民為主題創作,畫面由黑暗黏澀的運筆構成;接觸印象主義、秀拉的點描法新課題以及浮世繪版畫之後,他才領悟到色彩的表現力,這也是梵谷所以成為梵谷的關鍵。
梵谷喜歡用純一顏色的點和筆觸來繪畫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在他手中卻變成與那些巴黎藝術家所期望的頗不相同的東西,他不僅用個別筆觸來打散色彩,更用來傳達他自己的興奮之情。梵谷的畫也流露出他讚賞的日本版畫的直接強烈效果,梵谷所想的是,創造出一種不僅可以取悅富有的鑑賞家、更能帶給每一位平凡子民安慰的純樸藝術。

點閱人次: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