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懷念永遠的華岡人、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
文/莊之淵  攝影/   【2004/11/11】友善列印
曉雲法師雖然圓寂,但他的行誼永遠留在華岡人心中。
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1913-2004)於10月15日圓寂。這位教育家也是永遠的華岡人,如今往生了,總讓許多華岡人懷念不已。法師曾主持本校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二十年,以佛法與藝術,提昇華岡青年學子的心靈境界,算是一位華岡人的心靈導師。之後她離開文大,帶著本校張創辦人開拓華岡的精神,在石碇創辦了華梵工學院,作育無數英才。值得一提的是,法師在世身體硬朗時,只要是張創辦人的追思典禮上,往往都可以看見她在曉園致敬的身影。


原本暫居香港的曉雲法師,應本校創辦人張其昀邀聘於1966來台任教本校,兼任佛教文化研究所長,他將宗教與文化精神,融入學術與藝術。他始志不建道場、不任住持,以教育為天職,曾說「教育與我的生命是一體的,它將陪我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對於曉雲法師的圓寂,華梵大學今年校慶特別改成「建校十四周年暨永懷創辦人曉雲導師」紀念典禮,以追思導師為主。梵大校長馬遜表示,法師具有著認真、執著的精神,他體健時,對於梵大事務鉅細靡遺,並關懷所有的人事時地物。他對學術認真及研究的精神令人欽佩,在八十多歲高齡時,仍然可以從頭到尾仔細聆聽一場學術研討會,並作筆記。此外法師對年輕人喜愛的新事務及當代趨勢,都會認真去了解,不落人後。

曉雲法師(1913-2004)原名游雲山,廣東人。出家前曾師嶺南派創派三師之一的高劍父習藝,後在印度泰戈爾大學擔任客座藝術教授。曾臨摹阿姜塔壁畫,技藝精湛,詩意禪情精深豐富,蘊含哲理,因此有嶺南女傑之譽,他1958年出家。

他於1966年獲本校中華學術院哲士榮銜,1972年佛文所遷至舊大恩館9樓。在本校共任教17年,被張創辦人聘為終身教授。其藝研所開「佛教藝術」課,培養藝文匯貫儒佛的藝學家。此外在哲學所開「佛教哲學」課。他一向期勉學生在學術外做人要明心淨意,正大光明,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經法師指導而獲得碩士學位者有12人。
佛文所舉辦多場講座,由法師與佛學家、藝文學家演講;並與海內外佛教團體及學術單位聯繫、幾十個國家學者蒞校訪問,法師也曾多次應邀出席海外學術會議演講或發表。1984年停辦學術院,法師遠赴深山創辦北部最「高」學府( 550m)-華梵(取源自印度的佛學與中華的儒學融貫之意)。

曉雲法師來台後,創辨蓮華學佛園、華梵佛學研究所、華梵文教基金會。並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佛教教育與文化」會議,發行論文專集,並每年舉辨享譽世界的「清涼藝展」。1990年更以「覺之教育」出發,創辨第一所佛教大學-「華梵工學院」,以「華梵」為名,希望推廣儒學與佛學的悲智精神。曉雲導師專長集教育、佛學、藝術、文學於一身,置身藝文及教育工作長達六十餘年,著作與創作不斷,出版「流光集叢書」七十餘冊,1997年榮獲行政院文化獎。梵大的建築及景觀都是依法師的理念所設計的。

法師圓寂時,梵大校長馬遜與多位出在家弟子隨侍在側,當天還發生規模七的大地震,許多人親至梵大禮堂為他誦經,不少華梵人痛哭失聲。公祭時上萬梵大師生職員與僧俗二眾參加。


點閱人次: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