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可魯」台灣居大不易? 視障者談心聲
文/蔡玉芳     【2004/11/12】友善列印
盲人渡邊與可魯的情誼令人動容,感動之餘,大家還是要學會「愛」的真諦,懂得關懷生命。
電影《再見了!可魯》感人肺腑,也造成一股拉不拉多犬風潮,許多人一見到牠,直覺就發出:「可…魯…!」而有關導盲犬的議題也因此被關心討論。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導盲犬對盲人來說似乎不是絕對必要,文大西樂系一年級的視障生林右晨說:「我從小就看不見,現在走路可以跟正常人一樣快,我不需要導盲犬。」

林右晨手執柺杖快速地走在文大校園,似乎無畏前方的任何障礙。問他知道「可魯」嗎?他說知道,但表示雖然喜歡狗卻不需要倚賴導盲犬。右晨由於從小失明,父母也儘量把他當作正常小孩教養,因而培養出該有的生活能力。右晨說,或許走路慢的盲人較需要導盲犬,像他這種早就習慣「障礙」而學會「一杖」走天下的盲人,帶著導盲犬,反而要多花一分心思照顧牠。

林右晨表示,他到任何地方總是先用聽覺確認環境,約略描繪出想像中的樣子,正常人因為習慣運用視覺,只會注意到自己看到的事物,容易忽略其他細節。有導盲犬當然較會有安全感,但還是要知道自己要去哪、懂得問人、分辨紅綠燈等,再指示導盲犬協助。

對於無障礙空間的設置,右晨覺得政府並沒有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像是導盲磚,有跟沒有都一樣,很難分辨導盲磚在哪,加上許多摩托車、攤販都會佔用住人行道,一般人都很難走了,甭說是導盲犬!

根據台灣導盲犬協會指出,導盲犬最常見的品種為拉不拉多、黃金獵犬、德國狼犬。來源絕大多數為導盲犬學校出生,有優良血統的幼犬,其祖宗八代不能有攻擊人類的記錄,並且無任何遺傳疾病等歷史。導盲犬的幼犬出生後2個月即會到寄養家庭學習「社會生活」,像是定點大小便、到餐廳及搭乘交通工具時需安靜趴在座位下等。幼犬到1歲至1歲半左右則回到訓練中心,由訓練師接手開始導盲犬工作上的訓練,約6到 10個月後即可開始與盲胞進行配對。

假如您遇到導盲犬,記得千萬不可以餵牠吃東西、跟牠玩、摸牠或呼喚牠,都會干擾牠專心工作。合格的導盲犬絕不會攻擊人類及其它動物,也不會隨便走動及乞討食物,更不會吠叫及隨地大小便。

盲人渡邊與可魯的情誼令人動容,感動之餘,大家還是要學會「愛」的真諦,懂得關懷生命。

點閱人次: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