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高中歷史教育大變革 史學系教授普遍不認同
文/賴繪文     【2004/11/12】友善列印
對於現在吵吵嚷嚷的高中歷史教育改編草案,引起高中教師的不滿和質疑,雖然是高中課本,對於大學的歷史教育也會產生影響。包括現在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在文大史學系教授的眼中看來,不妥之處實在太多。

史學系教授陳立文表示,這個草案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將原本屬於「台灣」的歷史劃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部分陳述。台灣史部分,大綱編排並沒有什麼不對,然而在「戰後台灣」部分,教育部使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即不提中國,也不提中華民國,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國家觀念的混淆。而且,其將民國三十四年以前的中華民國歸在中國史,三十四年以後的中華民國置入台灣史之中,根本不符合歷史斷線。

這個草案是用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而來,立論是歷史教育要從小而大,先從自己最近的歷史開始學到世界的歷史,陳立文教授指出,同心圓理論可以成立於地理,但是不能成立於歷史,歷史本身就不是同心圓,怎麼會有辦法用同心圓理論教育,台灣本身是多元化的移民社會,想要以一元化的思想來教育,從基礎就錯了。而且台灣不論如何,目前的國號就是中華民國,國號為中華民國的國家不承認中華民國史,豈不貽笑大方。西洋史教授周健表示,在西洋史的部分有些用詞太過於尖銳,例如:反殖民主義,歷史教育應該要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寫,而不能使用偏頗的觀念來教育學子。

對於高中歷史教材重啟「台灣地位未定論」,也是史學系教授所不同意的。史學系賴福順教授表示,台灣有政府有主權,也國家人民也有土地,並非是一主權未定的國家。陳立文教授說,依國際法規定,一批人民在某土地上居住並有實質統治達五十年,即合法擁有該地主權,「台灣地位未定論」並不成立,歷史是一連貫系而且相互影響,並不能完全切開劃分。

點閱人次: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