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來自德國的超級玩家與愛因斯坦的研究者 帶你「跟德國人玩腦袋」
文/蔡玉芳     【2005/5/26】友善列印
文大桌上遊戲社於26、27日晚間6時30分舉行「跟德國人玩腦袋」演講活動。
文大桌上遊戲社於26、27日晚間6時30分舉行「跟德國人玩腦袋」演講活動。許多人對於桌上遊戲(Board Game)存有不同的想法,也很難一語帶過桌上遊戲到底是什麼。適逢今年是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百年,以及德國古典文學的創始人之一席勒逝世兩百週年,兩場演講將結合物理學與美學,探討桌上遊戲的樂趣與意涵。

「跟德國人玩腦袋」演講活動的兩位主講人分別是客座師範大學物理學系Gottfried Josef Mayer教授,以及新天鵝堡企業有限公司德國桌上遊戲行銷經理Johannes Goeth先生。Mayer教授指出,在「愛因斯坦與遊戲」演講中,他將介紹愛因斯坦喜歡玩的遊戲,並且藉由自己所發明的遊戲,帶領大家一起認識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Mayer教授還說,愛因斯坦算是發育遲緩,直到3、4歲時才學習說話。晚年時他表示自己之所以發育慢,是因為他像孩子一般,用遊戲的眼睛看世界,甚至當他成年時還是如此;他也喜歡玩遊戲,連抽水馬桶都拿來玩。藉由他自己所發明的遊戲,他將實際驗證遊戲增進學習與才智的功能。

德國新天鵝堡行銷經理Johannes Goeth先生演講的題目是「『遊戲的人』在文化歷史中所扮演角色的概要及展望」。內容是討論除了解讀席勒在其作品〈人類美學教育〉第十五篇章中:「我一定要這麼說,人只有在完全符合『人』的意義下,才會玩。也就是說,人只有在玩樂時,才算是完整的人,」這句話外,進一步說明什麼是遊戲?什麼是人?什麼是遊戲的人?還有什麼是「homo ludens」?

Johannes Goeth先生說,我們不能把「homo ludens」翻譯成「遊戲的人」,或認為它們是一樣的。「homo ludens」反而是更具體的文化人類學的思想結構,描述人類這個整體是一種會創造文化的生物。因此他說,「homo ludens」強調人只要存在就會一直在創造文化,而且這個創造活動用遊戲來描述,比用工作或手工藝來描述來得更好。

桌上遊戲社社長陳威宏說,這個演講十分特別,由德國人自己本身來說明什麼是桌上遊戲,想必會讓與多玩家與有興趣的人有更明確的體認。

演講地點於大恩館608教室,講員演說於第一場用英文,第二場用中文,皆有專人解說。活動網站:http://home.pchome.com.tw/togo/qoofreya/)

點閱人次: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