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理念 台大黃俊傑教授分享通識教育的實施策略
文/吳鎮全     【2005/11/3】友善列印
黃教授在演說內容建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之問,同時分享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施方針。
大學教育隨著二十一世代的新發展趨勢轉型,2日上午於曉峰國際會議廳舉辦演講,主講人黃俊傑教授針對與大學教育有關的三個趨勢點出培育新世紀大學生價值觀的三個教育理念,並提出三個策略來因應。

黃俊傑現職台大歷史系所教授兼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以及東吳大學東吳通識講座教授。黃教授演說內容除了建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之問,同時分享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施方針。

黃俊傑說,所謂新世代的三大發展趨勢:第一,資訊化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第二,知識經濟時代(Knowledge-based economy);第三,全球化(Globalization)。

黃教授指出大學生價值觀的三個教育理念包括,促進「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加強「科技」與「人文」的互動,強化全球事也與本土文化的融合。

根據上述三個教育理念,黃教授提出以下三項策略,藉由教學活動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第一,提倡經典教育,以引導大學生的生命重新與傳統文化的接觸,奠定未來開創新局的文化資源,其次是因應「科技」與「人文」斷裂的狀態,應在課程中加開「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等領域課程,培育具有批判思考與原創力的新知識份子,此外,經由優質的東亞傳統相關課程引導,增強東亞民族的價值觀與立場。

「通識教育」一詞取其廣義而言,包括校訂共同必修課程及通識選修課程,合計30學分。黃教授表示,台灣的大學院校所面對的新挑戰是,在新獲得的校園自由與課程自主的新環境之下,如何進一步深化通識教育的內涵?

換言之,如何通過課程的設計與規劃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提昇大學通識教育的品質?這是台灣的大學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黃教授舉台灣大學為具體實例,說明台大推動通識教育的理念及其實施之策略。黃教授表示,台大學生必須在「人文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等四大領域中,選修12學分通識課程,以建立人的主體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並與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環境建立互為主體性之關係的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生學習」的新時代,正確的價值觀與大學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勢必與日俱增。而因為通識教育具有「基本性」、「主體性」、「多元性」、「整合性」與「穿越性」的特質,因此,通識教育的改革,永遠是一個日新又新與時俱進的事業。

點閱人次:4065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