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在文大遇見向陽 談「詩的想像•台灣的想像」
文/侯偉琪  攝影/侯偉琪   【2005/11/7】友善列印
風趣的向陽,台下觀眾笑聲此起彼落。
配合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台北國際詩歌節「家園與世界」,文大華岡詩社邀請詩人「向陽」蒞校演講,3日晚上六點半在曉風第一會議廳展開「詩的想像•台灣的想像」,近距離接觸名聞遐邇的詩人-向陽。

和藹謙虛的向陽也曾是文大的一份子,畢業於文化大學日本語文系,也是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演講開始前,詩人向陽特別提前到達文大校園,沉浸於昔日求學的回憶中。隨後現身於會議廳,向陽臉上掛著親切笑容與幽默的開場白,將現場氣氛炒熱起來,觀眾頓時感受到向陽的親和力。

演講主題緊扣台灣與詩人的緊密關係。在「詩與台灣的對話」中,向陽講述詩與歷史之間的微妙關係,「以詩紀史,以史鑑詩」、「詩比歷史真實」,向陽認為,詩把歷史中精華的部份紀錄下來,透過詩,歷史人物的滄桑表露無遺,而不同時代,出身於不同背景的詩人,以詩作反映出各自所處的年代、社會與心境。台灣近代歷經日治時代與戒嚴時期,新詩中出現日文、中文、台文的糾葛,其中又隱雜著國族、性別認同的衝突與對話,然而唯一不變的是,這些詩作都試圖與台灣對話。

向陽表示,台灣詩人創作新詩的時間起於1920年代,我們可以從當時的詩作中窺探當時的社會現象以及感覺結構。戰後,詩人筆下隱喻當時人民的思想、言行受限制,以及生活中的無奈與悲哀。

向陽在論述中,也帶領大家欣賞新詩,他以低沉略帶磁性的嗓音朗誦新詩,並加上台語的朗誦,語調起伏,富於濃郁的鄉土氣息。

曾經擔任華崗詩社社長的向陽,特別對華崗詩社的風光偉業讚述一番,例如當時家喻戶曉的民歌-「小草」的作詞作曲皆出自於當時的華岡詩社,為詩人所讚揚的華岡詩社,「山風海雨」的文化大學孕育出許多文壇人才,如蔣勳、駱以軍、向陽……等。

最後,詩社社長邀請向陽朗讀一首「咬舌詩」,詩中國台語交雜,充分表現後現代的風格,向陽還幽默地說「詩人沒熊貓可愛,但比熊貓更需要人關懷」,此次的演講,在向陽逗趣的朗讀聲與觀眾的笑聲中落幕。

點閱人次: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