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林俊全教授帶領同學 俯瞰台灣 珍愛土地資源
文/侯偉琪  攝影/侯偉琪   【2005/11/15】友善列印
台上林俊全教授滔滔不絕,台下觀眾也聽的如痴如醉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林俊全主任11日蒞校演講,大恩國際會議廳坐滿本校相關科系的老師及學生,與林俊全教授展開一場地理環境的對話。林俊全主任強調,台灣這片土地,有許多我們賴以維生的資源,唯有「愛惜自然環境」,才能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生存。


林俊全教授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和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對地理環境資源學有豐富的實務及教學經驗,近期研究重點包括河口與河川地形,其研究區塊有淡水河中下游、二仁溪、海岸侵蝕的研究區以淡水河口為主、崩山與監測的研究區有中橫、陳有蘭溪等等。

專研於地理環境資源的林俊全教授,對於自然環境相當了解,也相當重視。他認為如果對自然環境不了解,做任何開發都存在很大的風險。台北盆地發展快速,人口數逐年飆升,有限的平地已無法承載持續湧進的人口,因此大家開始對山坡地動腦筋,陸陸續續將房舍蓋在山坡地上,形成名幅其實的攬水壩,原本通暢的河床,被房舍擠的水洩不通,影響下游的水源以及自然環境。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台灣土質鬆動。林主任強調,大地已受到很嚴重的內傷,崩塌下來的泥土,猶如堆積在馬桶的排泄物,雨季一來,便沖刷而下,隨著河川被帶到河谷,照成嚴重的淤積,政府花了大筆經費重新整頓大地震所帶來的破害,但是承辦的工程師對台灣的地理環境並不了解,做的處理常常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如果用有限的經費去應付大自然所照成的災害,將會意識到人類的渺小。

林主任指出,九二一發生之後幾年,泥沙淤積的情況仍然很嚴重,反觀日本阪神大地震後,淤積的情況已大有改善,災後的重建必須結合台灣地理的相關研究評估,會呈現更大的效果。

林主任說,台電谷關電廠在桃芝颱風後,幾乎被淹沒,谷關居民也叫苦連天,許多溫泉飯店都慘遭摧毀,甚至埋沒地下,這是因為河床淤積嚴重所造成的後果。顯見台灣水庫泥沙淤積的情況頗為嚴重,如果不持續追蹤觀察,源水濁度會不斷攀升,形成第二、第三個石門水庫,造成水資源不足。

林主任有感而發,台灣這片土地,有許多我們賴以維生的資源,唯有愛惜自然環境,我們才能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生存。

點閱人次:4444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