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陳景星教授以世界公民為目標 分享美國全人教育精神
文/趙承光     【2006/9/13】友善列印
陳景星教授熱情分享美國學生精神!
運動教練研究所陳景星教授,今年暑假應邀至北愛荷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進行為期三週的運動研究課程教學,以中西方哲學思想為七位研究所菁英進行人文、科學與哲學整合的洗禮。在美期間,體會到美國學生的特質,可以同時兼顧健康人生及學術思想,希望能將美國學生的精神與大家分享。

美國學生注重生活教育、禮節、學習態度好,並且守時且積極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他們非常勇於發問,同時在小組報告討論的時候會毫不吝惜的稱讚別人的優點,增加彼此的情誼,也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規劃。

陳教授提到這三周令他感動的另一件事就是美國學生樂於給老師回饋,記得當時三週課程即將結束時,兩位學生分別寫信給系主任,內容真摯表露對老師的感謝,再經由主任呈現給老師看。就是這種西方熱情的開放的精神,讓陳教授認為美國學生勇於表達自己,願意將內心的話和感觸轉達出來。

此外,陳教授也發現美國學生的信心以及能力相輔相成,他們很少說「不會!不懂!」對於不會就是要去學、不懂就是要去問。在學習過程中,不只是學習課程內容,同時也學習老師的個人特質,利用他們勇於發問的特長,向老師詢問像是如何維繫夫妻感情、養育小孩成功秘訣、事業規劃成功歷程等問題,從老師身上學到知識、智慧及生活態度,充份展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談到美國學生的創意,陳教授指桌上的照片和時鐘,上面分別刻著「Make anywhere your home.」(以四海為家)、「Time means nothing unless we know how to use it.」(時間本身毫無意義,除非我們懂得如何去用它。)這兩句話正是陳教授上課時勉勵學生的話語,被學生作為主題製成禮物送給陳教授。重視世界觀的陳教授,勉勵學生以世界為家,成為世界的公民。當時很多想家的學生便因著「世界公民」之語而提振起精神,因著這兩份特別的「回饋」,陳教授勾起了美好的回憶。

以老師的立場談到教書感想,陳教授認為要多了解學生的背景、需求;教學的內容要注重啟發、簡潔而有創意,並且以詢問引發學生的問題;教學注重計畫、哲學思想以及優先次序,樹立榜樣、鼓勵反省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老師本身要以身作則,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為學生未來的「全人教育」鋪路。

點閱人次:4245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