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賀!全國僅11%入選 恭喜資傳系柯舜智副教授獲111 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計畫名單
文/李渼詩  攝影/李渼詩   【2024/1/18】友善列印
111 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計畫名單,文大資傳系柯舜智、建築系吳聿淇2位教師獲獎,在全國共計1,393件計畫中僅154件獲選為績優計畫獲選機率為11%,兩位老師以優秀的研究計畫脫穎而出,資傳系柯舜智以創新多元的評量方式,引進著名的網紅平台 ikala公司的KOL Radar部門進行合作,連結Google頒發的「創作者新星計畫技能徽章」,鼓勵學生投入自媒體創作,贏得學生掌聲。

柯舜智老師強調,高等教育是知識汰換更新速度很快的場域,大學老師需要透過不斷的閱讀,研究與學習,來作為教學的基礎。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融合教學與研究,具有雙元性質,十分切合自我定位為「教學研究型」老師的需求,所以每年都會透過申請計畫讓自己有學習成長的機會。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從2016年開始,補助個別教師,建立持續性的同儕審閱與輔導模式,推動專屬社群之建立與對話,累積教學研究案件之成果,已而建置成果發表平台及專業人才庫。透過不同任務之同步推展,積極鼓勵大專校院投入資源,協助大學教師增進教學能力,經由完整且優良之教案在課堂上的正式實施,提升教學品質,幫助學生增進知識學習的相關成效。

柯舜智副教授指出,這一次的計畫是為了解決「評量」的問題,因為帶領學生創製自媒體,也就是YouTube與IG頻道,在分眾化的社會,非常重視目標閱聽眾的需求,這是內容產製很重要的考量。

但在學生創作自媒體的TA通常是年輕人,柯舜智副教授分析指出,年輕族群覺得很棒的內容,不一定是老師覺得好的創作,所以學生會說,老師你不是我們的TA,你不懂啊。因此評量的機制就不應該由授課老師一手掌握,需要導入更客觀、更多元的方式,將目標閱聽眾(TA)的回饋加入評量機制貼近學生的需求,讓評量成為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

柯舜智副教授說,為達成研究目的,課程設計與目前國內著名的網紅平台 ikala公司的KOL Radar部門進行合作,再由ikala 引入Google的資源挹注,三方合作共同設計課程,並且與學生討論多元評量機制。最終訂定出評定自媒體創製的評分方式,包含四個項目: ikala KOL Radar的專業評分佔40%,,TA的回饋佔30%,各組互評與老師的權衡分數,雖然有點繁複,但受到學生肯定有助於增強學習成效。

柯舜智副教授說,最令大家開心的除了是ikala KOLRadar 帶來課堂的專業師資無私的分享,讓學生學習。還有Google提供學生技能認證,只要達到YouTube內容創製的要求,並經ikala 公司的審核通過,Google將頒發「創作者新星計畫技能徽章」。課程結束,修課學生94人,分為38組進行YT頻道的創製;最終有28組、70名同學獲得Google頒發的創作者新星計畫的技能徽章。將近三分之四的學生都具備自媒體創製的知能,最重要的是,同學們對於課程的滿意度有4.5分;也對多元評量方式有助課程學習給予正面肯定。

柯舜智副教授說,這是一門開心學習、收穫豐盈的課程。包括課程安排導入實務業專業師資,他們生動活潑、內容紮實,其次是採用多元評量機制的實施。從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學生對於「合理的評量方式由老師單方決定」的同意度最低,表示學生強烈排斥學習評量方式由老師單方面掌控。因此,要卸下「老師高高在上」、「老師權威不容挑戰」的刻板印象,與學生討論合理的評量機制。讓評量成為帶動學習的良性循環。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