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大陸武漢大學教授來校座談 討論測繪遙感資訊議題
文/溫臻婷  攝影/王椿如   【2004/11/29】友善列印
大陸武漢大學與本校測繪遙感資訊座談會於26日下午四點三十分在大恩館十二樓會議室舉行。研討主題為測繪遙感資訊學的未來發展與如何落實加強兩岸測繪學術交流。會中特邀請到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教授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鄂棟臣、以及交通大學教授黃金維等人與會。董事長張鏡湖與校長李天任特別前往致意,歡迎大陸貴賓的到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特別介紹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現況未來展望提出報告。他說,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被大陸政府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於2002年被遴選為國家重點學科,現有繪製工程、地球物理學兩個本科專業,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兩個碩士點與兩個博士點。中國南極測會研究中心也設在武漢,也是全球定衛星定位系統〈GPS〉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遙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學科依託單位。

寧津生說,大學生在二十一世紀其專業面不能太窄,專業分工不能太細,知識面會因此而狹隘。而是要培養大學生適應二十一世紀新科技需要,把相似性的學科融合在一起,把相似的專業整合在一起,所以遙感工程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綜合學科,除主幹學科理論支持,還需空間、電子、資訊、雷射、慣性等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他提到3S技術就是武漢高等教育所要傳承的理論方法與科技目標的體系建構。3S分別是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RS(遙感探測)、GIS〈地理資訊系統〉。武漢希望培養具備地面測量、空間測量、海洋測量、攝影測量等遙感專業人才。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鄂棟臣對中國極地測繪科學之考察研究提出報告。他表示,南極是一科學研究熱門地點,因為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放大鏡和指示劑,他是唯一沒有被污染的地方。以管窺豹可知全球器後變遷的問題,尤其是暖化。南極地球動力學是以板塊運動遙測為軸有四大研究,分別是「GPS在極地大氣中的應用」、「極地遙感環境應用研究」、「東南極海平面變化遙測物質平衡研究」、「基於GIS中國與南極聯網共享服務平台建構」等。

交通大學教授黃金維對兩岸極地重力合作計畫做介紹。他說,南極半島是航空重力測量的重站,兩岸極地重力合作計畫就是南極測重力的問題。他解釋何謂航空重力,就是把重力放在飛機,用飛機遙測重力。而兩岸合作計畫就是大陸方面提供飛機,台灣提供重力測量儀與博士生規劃航線圖。因為南極半島反應全球變遷,而重力又是全球氣候變遷的參數之一。計畫還須對可能性做評估才能進一步落實。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原武漢測量製圖學院。學院位於江城武漢,地處長江南岸,武昌東湖之濱,準確定位在風景秀麗的珞珈山南麓。建校時的武漢測量製圖學院,直屬國家教育部。 1958年,學院劃歸國家測繪局管理,並易名為武漢測繪學院。1978年,武漢測繪學院被國家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1980年被國務院認定為首批具有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85年10月,學院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簡稱“武測”)。1993年,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大地測量系與工程測量系兩系合併,組建為地學測量工程學院。2000年2月,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又劃歸國家教育部管轄。2000年8月,國家教育部把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原湖北醫科大學與原武漢大學合併重組,成立了新的武漢大學。在新的武漢大學建制下,以原地學測量工程學院為基礎,組建了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2001年9月,學院更名為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點閱人次:5629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