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大師講座沐春風 邵玉銘教授析探兩岸新局 提供陸生不一樣的台灣歷史觀
文/李渼詩  2011/8/3列印
大師講座,分享台灣之美。今年邀請曾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顧問、中央日報董事長兼發行人等,目前是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顧問及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玉銘教授為暑期專班學生開課,一場大師講座,讓陸生了解台灣之歷史與兩岸淵源。
現任本校社科學院院長邵宗海教授擔任引言人,介紹大師講座的貴賓。邵宗海教授說,邵玉銘教授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曾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顧問、中央日報董事長兼發行人等,目前是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顧問及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邵玉銘教授開宗明義即強調,台灣的歷史角色是極為重要的。他說,當年台灣是兩岸民眾的黑水溝,十九世紀時,客家人曾經在〈渡台悲歌〉中說,「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字字形容十九世紀時的台灣,福建移民渡海來台的艱難。

但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台灣的角色從未被歷史遺忘。邵玉銘教授說,自1911年時,梁啟超應邀訪台,賦詩指出兩岸兄弟之情,以一句「破碎山河誰料得,艱難兄弟自相親」,道出兩岸的關係唇齒相依。

邵玉銘教授說,1941年8月10日,台南名醫吳新榮在日記裡提出以台灣為中心的世界觀。吳新榮說,台灣為東南亞最中心地,故可稱地理上的聖地。台灣之東為世界最大洋即太平洋,西為世界最大大陸即亞細亞洲。若說山東半島與海南島是中國大陸的兩耳,則台灣正是鼻子。

此外,1993年,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就曾在《自由時報》發表文章,指出兩岸關係為唇齒相依,今後要在台灣繼續推動勞力密集產業,發展空間確屬有限必須設法轉移。其轉移的唯一選擇即為大陸,此一情勢必將促成雙方今後關係如同唇齒,彼此相依為命。如果我們切實體認,至此除大陸以外再無其他地方可以前去謀求出路,今後我對大陸的關係自然就會珍貴惜之。隨著時代腳步的推移,以及憑著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和智慧,兩岸關係終將循此方向逐步往前邁進。

邵玉銘教授也舉出,2005年時,大陸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撰文推崇台灣說,「八年前我曾去台灣尋問,大街小巷遊蕩,鬧市陋里辨認,不意間卻看到了一個傳統中國。我厭棄那個遠逝的王朝,卻認同那塊土地上的民風人情。我甚至喜歡台北的國語,她帶有南音特有的親切,恰好剔除另一種語音中的霸蠻。我有更多次的機會去香港,喜歡那裡的樓廈,喜歡那裡的海風,卻產生不了親切感。我當然喜愛英國文明,它只滋養嶺南一隅,並不能涵攝中原。而在台灣,我能聽出更多省分的口音:江浙音,湖廣音,川陝音,直至閩南音。從飛機上看下去,台灣翠綠欲滴,真如一葉孤舟,漂浮在萬頃波濤,使人憂,使人愁。寶島非別處,她比中國更中國」。

邵玉銘教授強調,看到兩岸走到現今更趨明朗,大陸學生也可以在台灣求學,假如兩岸還是談的是靠「戰爭」解決兩岸困局,這應該是兩岸最愚蠢的方式。我認為兩岸人民並沒有愚蠢,只要有越多人來台灣,就越能了解台灣,因此,歡迎陸生來台灣,台灣有很多風情,值得慢慢欣賞,兩岸靠的是和諧,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的大陸學生來台灣學習,教學相長。

點閱人次: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