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邵玉銘教授應邀談通識教育未來
張董事長說:不該讓台灣的通識課程淪為「營養學分」拿不相關課程濫芋充數
文/李渼詩 攝影/李渼詩 2012/5/25列印
為讓更多老師與學生了解通識教育的意義,通識教育中心特別邀請剛卸任中華民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公職生涯極為豐富完整的邵玉銘教授蒞臨文大演講,演講前拜訪張鏡湖董事長。邵教授說,「張董事長向來對教育精神執著認真,對學術研究從不間斷,是位典範的教育家,日前一篇以世界四大名校與台灣通識教育的分析與評論建議極具意義,也讓自己願意就自己所知的通識教育精神與大家分享」。
邵玉銘教授說,張董事長曾提出一篇「論通識教育」的報告中提到,以美國四大名校為例,包含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哈佛大學四大名校針對通識教育的實施作法與影響。根據張董事長提出的分析建議說,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不可能強迫每一位不念理工學院的學生在數、理、化、生物中選念二門到三門,台灣的大學沒有高水準的文、史、哲學系,而美國四大名校還有宗教學系開設某些人文和文明的課程。部分大學勉強能開中國文明,許多學校也沒有開音樂和美術欣賞課程的能力,這些對台灣的教育通識影響甚大,無法培養美學等多元的能力,相當可惜。

張董事長更深切感受說,此時此刻臺灣的通識課程和美國四大名校相比不啻天壤之別,台灣的通識課程已淪為「營養學分」。美國的課程以文、理學院為主,社會學院和藝術學院為輔,但台灣教育單位確規定所有大學都要開通識課程!目前幾乎許多學校都由講師來講授通識課程。教育部委託辦理大學校務評鑑的評鑑協會應充分瞭解美國四大名校的情形。張董事長強烈建議讓各個學校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開真正的「通識課程」,沒有能力的學校教育部應該允許它們自行決定廢除「通識課程」。而不是拿不相關的課程濫芋充數!浪費學生的時間!


邵玉銘教授曾於1987年返國出任新聞局長,後來陸續接掌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日報的董事長兼發行人、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跨足學界與政治圈均成績斐然。

通識教育中心林棟雍主任說,邵教授這次是應張董事長之邀前來文大與全校師生聊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國外大學之比較,現場約莫有百位師生聆聽,希望大家能夠從專家的體認與分析,推動文大通識教育更趨完備。

張董事長提到,文大自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通令全國各大學設立通識課程,文大即成立通識課程委員會,研究美國四大名校的課程結構,獲得下列共識。通識課程分三大領域包含基礎科學、人文與藝術及社會科學。凡技術性的課程都不採用。文大近十餘年已編撰的通識課程的教科書包括(一)理工科技領域:科技發展與人物、自然科學發展、環境與生態、化學、物理、生命科學概論。(二)文學藝術及文明:中國文學導論、世界文明史、中華文明史、西洋哲學導論及中西藝術通論。(三)社會科學:社會宗教及倫理、國際政治與現勢共十三本。在國內大學中遙遙領先。

邵玉銘教授說,一個大學生必需對人類有史以來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有其基本的了解,才能知古鑑今,協助他們了解目前的世界,以及其未來可能的方向,ㄝ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及二年級時,學習共同核心課程,以使他們了解自己,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大三及大四時再決定自己興趣,自己的學術專業科目,這樣多元全方面的大學教育,才能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專業、知識、學識具有完整溝通的能力。

邵玉銘教授強調,台灣往往會因為社會、族群等議題陷入分裂而無共識的亂象,所以通識教育的推動是必要且需即刻落實,從教育紮根做起,培養大學生多元的藝術、專業及對不同文化的體認與感動,才能讓通識的教育具有深層之意義。

點閱人次: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