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國際志工溝通不是問題---善用肢體語言之衛生教育 服務人數達四百人
文/李渼詩  2017/8/8列印
2017年中國文化大學斯里蘭卡國際志工團『Dream of Sri Lanka 之永不喊卡』於7月30日到遠在印度洋上的珍珠島國斯里蘭卡進行為期十五天的服務之旅。今次服務計劃以台灣健康合作發展組織(Taiwan Health Co-op Organizatian, HCOOP)為主辦單位,主要以口腔醫療和調查健康狀況為目的。學務處課外組帶隊老師簡尹庭指出,對文大國際志工團而言,今年服務經驗是前所未有的學習及挑戰,在三天兩個村落的服務中,在寺廟進行服務,前來接受口腔照顧與衛生教育的村民總人數高達了四百人;在服務過程中,志工們在與村民的溝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成長。
簡尹庭老師提到,今年國際志工程除了以非主辦單位的身份作為協助之外,服務地點和服務類型是以往不曾有過的。到斯里蘭卡進行服務是頭一回,服務類型方面打破了以往中華文化傳承的方式,到無法利用中文溝通的國家,進行以醫療形式服務。

簡尹庭老師提到,在主辦單位的帶領下,安排了許多服務準備課程,如拍攝課程、口腔醫療課程、服務心態課程等。基於當地的需要,志工們有了課程的能力提升外,也準備了口腔衛教和登革熱衛教。除了文大國際志工團團員,還有許多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參與此次計劃,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興大學及馬偕醫護管理專科的專科生等。

今年國際志工服務地點位於斯里蘭卡北中央省的城市密印塔列(Mihintale)。基於該地居民普遍為低收入戶,而且該地的Galmaduwa 和 Gonaewa村莊尚未有醫療診所,促使了此次計劃的進行。

對於此次的服務,台灣國際合作發展組織理事長張錦隆表示:『當國際志工須訓練自己具備懂得利益他人且願意與他人分享的能力,才能在服務他人的時候,提升自己。』此次服務旅程跨越了許多的第一次,無論是語言、服務類型還是服務地點,但最重要的非保持那顆熱情的服務之心莫屬了,認識新文化,用心服務,從中提升自己,必能為世界做出一份貢獻。

文化大學國際志工團今年首度跨越非中文服務地區,前往斯里蘭卡最古老佛教城市服務。而面對第一次跨越非中文服務地區的中國文化大學國際志工團,在台灣健康合作發展組織的帶領下,完成了在斯里蘭卡最古老佛教城市—阿努拉德普勒的三天服務。

國際志工團學員指出,在台灣,除了利用中文和方言外,大多學生都不常利用外國語言溝通。在國際服務舞台上,面對不通用國際語言的狀況下,非語言傳播成了最主要的方法,此次的口腔醫療服務,主軸為小孩的口腔醫療照顧及衛生教育,而成人的部分是其次。在衛生教育中,國際志工教導了當地人如何刷牙及照顧口腔;在醫療方面,則有隨行的專業志工牙醫師負責洗牙和補牙的服務。

由於斯里蘭卡語言為僧伽羅語,當地人並不擅長英語,面對溝通,國際志工們必須發揮所長,利用所學會不多的僧伽羅語及非語言傳播進行衛教。對此,中國文化大學斯里蘭卡國際志工團團員謝佳穎表示:『面對語言的不同,肢體語言成了很重要的關鍵。其實剛開始會覺得很難,但透過海報教學以及比手劃腳的方式呈現,一切都會變得簡單許多;再說,當地人都非常親切及友善,也很願意去了解。』

謝佳穎表示,雖說學習多一種語言,多一種能力,但在國際服務中,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能夠使用的語言多不一定都能派上用場。但語言不通,並不會帶來任何隔閡,只要試著去用不同方式溝通,一定能產生出共鳴。

點閱人次: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