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華岡亮點 | |||
111年度傑出校友林右昌 意外跨足政壇、翻轉基隆的城市設計師 | |||
|
|||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造園系(現景觀系)的基隆市長林右昌,利用自己的專業推動基隆市市政改革,如今已成國人熱門打卡景點的正濱漁港,正是林學長推動的多項改革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更有著與母校學弟妹協作參與的傳承與情誼。 | |||
改革之路漫漫,艱辛又困難,林右昌學長努力改變基隆給予外界的刻版印象,讓基隆成為一座美麗的觀光城市,儘管過程中充滿艱辛,但他帶領的市府團隊仍舊堅持不懈、積極溝通,更以行動向市民們展現決心,最終贏得民眾的信心與信任,透過種種努力累積市民對於市府的信賴,建立在地認同感。 林右昌學長說,早在讀中學時,他心中的目標、志向已經十分明確,抱定自己要走景觀這條道路。當時聯考錄取率極低,許多人會依照去年各校系成績排名把志願表填滿,避免落榜,但他卻沒有那麼做,而是帶著破釜沉舟的心情,只填寫自己有興趣的志願,並決心如果沒有考上就重考。 當年中國文化大學是全台唯二設有景觀系的學校,且設立在農學院(現今已調整至環境設計學院),也因此必須加考生物,這也讓對生物有興趣的林右昌學長考上之後,更加確定要進入文大景觀系就讀。 好學的林右昌學長不僅專注於景觀系的課業,更跨領域學習其他專業知識,還時常參與校內外的讀書會,透過各項交流為自己增廣見聞。他回憶,自己的大學時期正好是學運、民主思潮興起的時候,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台灣各大學也逐漸走向開放,校園裡學生開始討論著社會時事,以及國家未來發展等議題。 也因為大學時期的奠基,文大畢業後林右昌學長又考上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繼續深造,研究中國大陸城市發展以及全球化等議題。 林右昌學長在景觀系就讀時成績名列前茅,熬夜做規劃、設計、模型、策展對他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大三時,他曾到當時已沒落的九份參與古蹟研習,後來又參加了宜蘭蘭陽兩千發展計畫,透過各項實際參與的過程,不停的累積自己的實力,憑藉豐富的知識底蘊,讓他成了文大景觀系有史以來第一位以論文畢業的學生。 林右昌學長回憶,當年他參加台大城鄉所入學考試時,過程堪稱「驚心動魄」。考試前,他因為趕製景觀系要繳交的設計圖,錯過了去考場場勘;又因為熬夜趕製作品,考試當日不慎睡過頭,驚醒後,腦中閃過自己剃光頭戴上鋼盔去當兵的畫面,驚覺不妙的他,隨手抓起桌上的筆,穿上涼鞋就往宿舍外衝去,趕搭計程車前往台大。一路順利的下了山,正當慶幸應該可以趕上考試時,卻塞在了新生高架橋上,更讓他感到不安、感嘆命運多舛。 從景觀設計到城市發展,再到投身政壇為民服務,林右昌學長表示,會跨足政壇完全是一個意外,當時他原本打算當完兵後就出國留學,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原只是想找個簡單的助理工作,邊工作邊準備出國,從沒想到老師推薦他至民進黨政策會去做政策研究,隨後再進入行政院、總統府、民進黨中央服務,襄贊政務,從此再沒有機會出國深造。「如果沒有從政的話,我覺得我應該是一個好的設計者吧」。 「當時的基隆像是一輛老爺車,還載著三百公斤重的石頭,在跟法拉利賽跑。」林右昌學長說,因為基隆鄰近首都台北市,距離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都不遠,所以常常會拿來與這些城市相互比較,並用同等的標準來檢視市府團隊的表現。但畢竟每個縣市情況不同,且他初上任時,還得面對負債額度逼近極限的財政狀況,根本無法找到足夠的資金進行規畫案。 為推動地方改革,林右昌學長只能親力親為,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極致。例如辦公室的2張舊桌子拼起來,就是會議桌,他帶領著市府團隊的副市長、處長、科長等同仁,就在這臨時拼湊的桌子上著手規劃、撰寫報告、製作設計圖,每天都在辦公室忙到凌晨,「那時,彷彿回到了念景觀系時,熬夜趕製圖、規劃與報告的自己」。 林右昌學長表示,其實他就任之初,就已對基隆市進行八年的長遠改革規劃,但於此同時,他也深知民眾等不了這麼久,就算跟民眾講說八年後會如何,民眾也會認為那是八年後的事情,因此必須務實的去回應民眾的需求,讓民眾在短時間內看見不同的基隆,看見自己家鄉的改變。 談起基隆市的改革,就不得不說正濱漁港色彩屋這個大亮點。林右昌學長說,當時他找上母系郭瓊瑩主任幫忙,由她帶領著學生團隊與基隆市府同仁一起著手色彩屋前期的規劃,過程中也時常受到當地居民的冷嘲熱諷,但透過市府團隊不厭其煩的溝通與投入,如今正濱漁港已搖身一變、成為網路上著名的打卡景點。 原先,正濱漁港是基隆市民心中既髒亂又沒有希望的地方,這也是選擇正濱漁港進行改造的原因。當時對於市府說要進行景觀改造,許多居民或不以為意,或認為不可能,對於參與色彩屋計畫沒有興趣。為此,林右昌學長親自到當地進行遊說,他告訴居民,「你們就當被市長騙一次」,最終有六間住戶願意參與計畫,所以正濱漁港最早期的色彩屋只有六間。 為了讓大家看見,並對於改變有所感覺,林右昌學長說,他並不急於一口氣完成六間房屋的彩繪工作,而是用一天漆一點的漸進方式,讓正濱漁港每天都有些許的不同,這樣戲劇化的改變,逐漸成了當地居民的話題,就這樣慢慢的一間、二間、三間…,直到六間色彩屋完成後,大家都為之驚喜,終於感受到了正濱漁港的不同,也帶動了當地住民自發性的維護環境。他笑說:「現在如果你在正濱漁港附近不小心掉了個垃圾,會被當地的阿婆罵喔!」 林右昌學長說,環境改變的同時也改變了當地居民的心態,居民們已開始「有感」,他們發現正濱漁港不再髒亂、不再臭氣沖天,也認同了市府的努力,主動加入色彩屋的計畫,更想一同維護美麗的環境。 正當大家都認為正濱漁港的成功,一定會促成市政府繼續完成第二期甚至第三期彩繪,將所有濱臨漁港的房屋都做成色彩屋時,林右昌學長卻跌破眾人的眼鏡,並沒有將剩餘的房屋都完成彩繪。他說,他希望的是喚醒地方的社區意識,期望由市民主動、由市府提供資源與協助,而非市府一手包辦,「唯有當地住民有了改變的想法,才能讓改革建設走得更長更遠,同時創造新產業、再興經濟,達到政策規劃的目的。」 基隆的改變,需要政策同時也需要一些策略,諸如資源如何分配調整,如何建立民眾的信心與信賴,無不考驗著身為城市大家長的智慧。為此,林右昌學長重親檢視已規劃很久卻沒有完成的市政規劃,並做了很多基隆市民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想要成功完成這些難事,就必須有縝密的規劃,林學長舉拆除舊火車站前、位於基隆市交通核心地帶的人行陸橋為例說,上任的第一年他就希望可以立即解決這個陳年老案,但市府團隊給出的作業時間卻太長,基隆市民根本不可能容忍這麼久的施工期;經過多次討論與規劃,最後他毅然拍板決定了一夜拆除計畫。 為了使計畫更加完善,在拆除陸橋之前,他帶領市府團隊將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重複推敲、演練,畢竟陸橋的所在位置對於基隆的交通至關重要,如果規劃不當很可能造成意外或是交通大亂。林右昌學長回憶,「拆除前一天許多下班的民眾還能看得見陸橋,隔天上班時卻發現陸橋不見了,民眾親眼見證,並拍下照片分享、討論,成了最佳的宣傳代言人。」 說起市府團隊,林學長這樣形容:「我們基隆市政府,有點像梁山伯一百零八條好漢三上梁山,大家都是因為共同的理念價值凝聚在一起。」但他又是如何找到這些「好漢」相助?秘訣就是提供人才發揮以及實踐夢想的舞台。學長說,雖然基隆市給不起豐厚的報酬,但是絕對可以提供一個實踐理想的機會,試想人生有機次機會能讓你用整個城市實踐理想,甚至可能名留青史? 除了人才以外,林右昌學長對於團隊向心力也格外看重,因此基隆市政府的共識營和各地方都不一樣,不僅共識營的題目由他親自擬定,邀請的講者也都是一時之選,他也會親自擔任講者和團隊溝通想法。並且,凡是市政府科長級、區公所課長級、警察局派出所所長以上的團隊成員,都是共識營成員,甚至擴大到學校校長、里幹事等,目的就是凝聚基隆地方共識、共創更好的未來。 林右昌學長勉勵學弟妹,參與政治的關鍵在於,自身要擁有一顆開放的心、敏銳的洞察能力以及自我思辨的能力,要有知識與專業作為基礎,才能不受他人影響,做出最佳判斷。 他說,人們一直以來對政治有些誤解,認為政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或是認為從政就應該成為市長、立法委員或是當議員,這樣才叫做參與政治。其實並非如此,政治的範圍相當廣泛,所有的公共的事物其實都是政治的一部分,包括新聞甚至是社會運動,所以千萬不要以狹隘的目光去定義政治、參與政治,「其實,當你開始關心社會的大小事、關心公共事務,就已經在參與政治。」最後,林右昌學長也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如果真希望把參與公共事務當成志業,也不一定非要加入政黨或是參加選舉,也並非在立法院或是所謂的公部門做事才叫政治,參與NGO(非政府組織)也是參與政治,只要將政治的觀念跟想法放大、放寬,就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跟想像空間。 | |||
點閱人次: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