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華岡亮點
111年度傑出校友陳建佑 兼容自然與人文 打造實現夢想的希望中學
文/傑出校友訪談小組  2022/3/1列印
「凡事如果沒有如你所願,一定是上天有更好的安排。」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現任泰北高中校長的陳建佑學長,一路從軍訓教官、地理老師、教學組組長、主任到擔任一校之長。根源於地理系的學思歷程,陳學長秉持自然、人文兼容並蓄的理念,盡其所能在中學教育實踐、提供多元教學資源,並且因才施教,啟迪學生,成為推動全人教育的典範。
家在南投的陳建佑學長,考取文化大學後得知校內宿舍一位難求,便提早到台北找房子。回想當時的場景,陳學長說:「我走在華岡周邊的路上,到處去找租屋處,整整找了兩天一夜,可說是真的用腳走出來的。」最後在「建業路20巷」找到住處,這個地址,即使已畢業30年,他依然記憶猶新。

陳建佑學長認為在文大地理系的求學過程,十分特別。回憶大一租屋處的時光,幾位地理系的學長姊、同學在同一層樓,課後三五好友經常一起到他7坪大的住處吃火鍋、交流課堂學習、分享大學生活點滴;另一方面,也因為文化大學的位處山城、氣候及周邊環境,所以同學下課後多待在山上,也讓晚上擁有更多完整的學習、交流時間⋯這些大學求學經驗,也是陳建佑學長覺得在文大念書,與他校學生最大的不同之處。

與學長姊相處融洽,受惠良多之餘;陳建佑學長更憶起大一時,有位親善同學的自然地理學劉承洲老師,將同學都視如己出。在一次假期,劉老師邀請全班37名同學到家裡包水餃,這對當時許多離鄉背井北上讀書的學生而言,格外地溫暖,也讓他更珍視這份師生、同學間的情誼。

談起有趣的校園回憶,陳建佑學長說,記得剛考取地理系時,入學前,他可是花了一整個暑假跟親友爭辯「地理系不是看風水的!」。因為這個打擊,陳學長曾經在課業上消極過一段時間,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接觸了金庸小說,透過小說裡的人物性格以及各角色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學長體悟到每一個人不管是面臨命運、威脅、利誘等各種困難,都會因不同的考量做出不同的抉擇。透過小說虛擬的世界,讓陳建佑學長深入理解-每個人都有迥異的人生際遇,這讓他逐漸學習站在不同的立場與角度看待人事物;而這段「閱讀江湖」的歲月,也對陳學長看待人生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第一節的人文地理課,就是帶領你們打破迷思的!」陳文尚老師說。時過境遷,如今他已能體會陳老師的用意。「地理系看風水?風水又是什麼?」到現場老師就告訴同學,所有樹木的數量不外單數與偶數,這即是陰與陽;傳統墓園裡棺木是方形,封土的形狀是圓形,整個墓園風水的概念,融合的就是老祖宗的宇宙觀「天圓地方」。老師藉由這堂課想要傳達的是,風水是科學的,是人們對於天文地理觀察後,融入生活,告訴後人宇宙的規律,並依循這樣的規律以求安身立命。

就讀地理系到教育工作,是陳建佑學長人生一大轉折,更帶有些許緣分。這要從大四畢業前夕說起。陳學長回憶,某天夜晚,總教官邀請包含他在內的七名同學餐敘,並建議同學們報考軍訓教官,他思考後認為擔任軍訓教官可以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念書時間,因此便欣然接受總教官的提議,順利考取軍訓教官資格,隨即被派到泰北高中擔任軍訓教官。

擔任三年軍訓教官期間,當時的泰北高中參與了台北市許多重要活動,讓他累積了許多不同的工作經驗,例如國慶大會、元旦升旗、國際樂旗舞隊表演等重要儀典,開啟他留任學校、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的企圖心,並毅然決然選擇退伍,考取教師資格,再回到泰北高中擔任地理老師,開啟了一生教育愛的杏壇人生。

一路從教師、組長、主任到校長遴選,最終成為校長,陳建佑學長的教師生涯從沒離開過泰北,在泰北一待已經超過三十年。因此;對於泰北高中有著深厚的情感,同時也對泰北的辦學充滿理想,不斷創新卓越治校。

陳建佑學長說起,其實自己對於都市計畫研究有更高興趣,原本希望能夠利用擔任軍訓教官期間,準備都市計劃研究所的考試,朝向成為一位都市計劃師或者公職人員的人生規劃;不過,也因為曾任軍訓教官的經驗,讓他開闊了工作視野。因此,陳建佑學長建議現正就讀大學的學弟妹們,對於未來,或許不知道會經歷什麼樣的事情,許多事情也不一定是自己選擇,可是在經歷過之後,都會成為未來重要的經驗,更可以培養自己以多方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陳建佑學長總是勇於嘗試不同領域的學習機會。他舉例,地理系本身有開設屬於通識課程的社會學,是由社會系的教授到地理系開課,所以全班都是自己的同學,也是許多同學口中的「營養學分」。但當時他卻特意去選社會系開的社會學,也因為這樣的選擇,讓他變得格外辛苦,畢竟有別於通識課程的社會學,既是社會系的必修科目,可想而知上課內容在困難度上肯定加倍。不過,辛苦總會有收穫,學長表示因曾受過紮實學養的基礎訓練,讓他後任教職時,能更深入的了解教師法等法規,進而全方位審視教師權利義務的平衡性與未來趨勢;並早在25年前,就進入全國教會私校委員會,處理、協助與老師們取得勞動三權相關的活動。

擔任地理老師的經歷中,學長坦言曾受過教學相長衝擊。記得當老師第二年,到某學校兼課,教到紐西蘭地理,他清楚的告訴學生們「書本上的紐西蘭」長什麼樣子,紐西蘭的自然條件、相關背景⋯同時,卻有兩名在紐西蘭待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同學,站出來與大家分享,他們眼中看到的紐西蘭是什麼樣子。這個記憶讓陳建佑學長更深刻去思考,教與學的互動應該以學生為本,進而去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與策略。

因而,早在廿多年前,陳建佑學長就會帶著自己的筆電進教室上課,致力利用多媒體讓地理教學更有趣;為了豐富教學內容,他會從網路上找很多真實的圖片與同學分享;甚至在兼課時期,如果該校沒有投影設備,他還會自己背去。也因為授課內容的創新、不拘束於課本,更需要自備筆記型電腦、投影設備等器材,他清楚記得,因為都背著電腦背包到教室上課,當時學生們還為他取了「忍者龜老師」的綽號。為了讓地理課程更活潑,陳建佑學長甚至還到補習班學習授課方式,漸漸的才讓學生喜歡他的地理課。

同時,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貼近真實生活的世界地理,在教高二外國地理時,陳建佑學長會以不同國家為主題,請學生自己去蒐集有關該國的地理歷史、風土民情等背景資料上台報告;遇到不知道該如何著手的同學,他就會請同學想像自己是一名導遊,安排該國有什麼好吃、好玩的特色景點行程,以引導教學取代填鴨式教育模式。到了高三,陳建佑學長就會在上課前,先找出三則近期最重要的國際新聞,上課與學生討論,藉由師生動過程,帶領同學了解整個世界,因為地理就是什麼都必須懂一點,包括:經濟、人口、政治、文化等,都是它涵蓋的範疇。

如今各級學校均深受少子化的衝擊,身為一校之長,也讓陳建佑學長肩負著比教學更大、更多的責任。他提出「穩健改革」理念,認為大至科系、教學內容的轉型、學校社群媒體的經營,細至學生的生活教育、環境整潔等,都須一步一步在穩健中提升,而非大刀闊斧直接的更改學制,才能避免產生過大的負面後座力。

並且,面對大環境變局,陳建佑學長思考的不只是泰北高中單一學校,而是所有北北基的私立學校,他認為私立學校想在少子化的過程中生存「私私相護」是關鍵精神,也就是要讓所有的私立學校都辦得很好,家長們才會自然而然認同私立學校是好的選擇。陳建佑學長以「利他又利己」的思維出發,也因此參與了許多外部協會並擔任重要職務。

談起教育理念,陳建佑學長提到,地理有一個二元論,即自然跟人文兼容並蓄,且離不開哲學思考,在文大地理系所受的人文地理學習背景,就讓他十分受用。因此,泰北高中盡可能的提供各種多元活動、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廣泛接受不同學習機會,真正達到「全人教育」。

陳建佑學長說,早期在分科教學中,工業時期泰勒化的過程,人只要做固定重複的工作,並將其標準化,但此類教育過程是把人當機器對待,而且是代工的一部份。因應未來AI、科技持續快速進步,教育必須讓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最終找到答案,這一切挑戰,都比過去更複雜、更困難。這也是之所以現在教育回到「素養」兩個字,教育者希望教育出來的人,能是一個完整的人,知道如何思考、運用情感經驗、學習背景,對未來人生得到適當的啟發。

關於泰北高中未來展望,陳建佑學長表示,在上任校長時,就找了全校的各級主管,連續三個禮拜,每周三小時,一起開會討論關於學校的未來願景,結果出來的結論都太過八股生硬。

於是,陳建佑學長放了兩支學校的宣傳影片。有一支是闡述一位獨自從宜蘭來泰北唸廣告設計科的孩子,他就住在學校對面的小房子,後來考上一間優秀大學,學校訪問他這三年來的學習感想時,他說:「泰北讓她看到希望。」另一支影片則是以「15歲你敢追夢嗎?」為核心主軸,因為高一新生多半是15歲,影片是要告訴入學的孩子們,泰北魔法學院帶大家勇敢追夢。看完影片後,許多人都十分動容,因為影片中的種種畫面、活動,都是大家一同經歷,有太多的不為人知的辛苦才有這些成果。

最後,會議上就將這兩支影片的關鍵句子湊在一起,改成泰北高中的新願景「實現夢想的希望學校」,陳建佑學長認為,這就是我們從孩子身上看到,最貼近真實的未來願景。

點閱人次: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