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華岡亮點
111年度傑出校友廖晏瑋 深耕建築產業 遠眺都計前景
文/李宜芳  2022/3/1列印
一支筆一張紙,從喜歡畫畫到畫出一棟棟建築,更畫出精湛的人生,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的廖晏瑋學長,以自身成立的建築師事務所在建築業發光發熱,更始終與母校有著緊密的合作,不僅積極參與校友事務擔任文大校友總會理事,更於母系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擔任兼任教授。廖晏瑋學長不僅是在自身領域綻放光芒,更不遺餘力為建築界培育未來人才,盡最大的努力將事情做到最圓滿,是廖晏瑋學長的生活態度,也是讓他能成功的不二法則。
高中時期廖晏瑋便立下了志願要就讀建築系,學長說,那時的自己還有點懵懵懂懂,建築和土木根本分不清楚。在一次參加活動的偶然機會下,學長向一位大學生請教建築和土木的分別,得到了這樣的回應:「七層樓以上是土木,七層樓以下是建築。」當時聽得學長是一頭霧水,直到後來接觸了建築的專業領域才了解,當時那位大學生所說的是證照與簽證相關法規的定義。

雖然廖晏瑋學長如願考上了建築系,但在那個資訊取得相對不容易的年代,他一直到入學前都沒有弄懂建築系實際的學習內容。但進入文化建築系,卻為廖晏瑋學長開啟了一扇窗,他表示,當年文大建築系的師資都是一時之選,設備也相當新穎,尤其是在設計的領域方面,更是頂尖,這讓剛入學的他相當興奮。

談起實際進入建築系後的求學過程,學長驚呼他沒想到建築系的課業竟然這麼繁重,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學與基本繪圖的課程。學長表示自己念書時剛好遇到繪圖工具的改變,有別於學長姐辛苦的使用鴨嘴筆繪圖,他們已改用針筆,但教授們也沒有因此放寬標準,常常花了幾十個鐘頭完成的作業,就得到了老師的一個R字,意思是Repeat重畫,那又是幾十個鐘頭的事情了,因此每次交作業,都會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可以順利過關。

學長坦言,當時真的很怕美學與基本繪圖的課程,如今想來那時學校給予的訓練卻是最扎實的。回憶起大學四年的日子,最多就是在夜晚與同學們一起熬夜趕圖患難與共的點滴,也因為這無數的夜晚,成就了大家最深厚的情誼。

除了友情,師生的情誼也是廖晏瑋學長在文大難忘的記憶,學長娓娓道來,大四那年陳明竺老師剛從加拿大回國,並指導學長的畢業設計,那一年時常在老師家討論設計、修改設計圖,常常一忙就到了深夜,陳明竺老師總是熱心的說要開車送大家去搭車。但路上他們才發現老師的開車技術不佳,對於手排車的操縱相當不熟練,所以就時常笑話他,是不是在美國自排車開久了,回來遇到遇到手排車就不會開了?看似沒大沒小的玩笑話,話裡話間卻透露著廖晏瑋學長與陳明竺老師濃厚的師生情。

除了陳明竺老師以外,讓學長特別感謝的是在大三遇到研究建築史的李乾朗老師,當時的廖晏瑋學長對於設計一直無法抓到訣竅,總是無法將空間形式的概念掌握在手,但透過李乾朗老師的建築史課程,進入到建築物的歷史中,從古到今再到未來展望,李乾朗老師深入淺出的細細說明,也讓廖晏瑋學長終於更了解建築空間,學長說,自己可以在建築業打拼這麼多年,都要感謝念書時打下的好基礎。

隨著時光的飛逝,文大成立了環境設計學院,並將原本在工學院的建築系改制到環設學院之下,在建築產業與學界深耕多年的廖晏瑋學長分享到,大部分的學校會將建築系規劃在藝術學院或工學院,文大卻是世界上少數擁有環設學院的大學,也因為這樣的規劃,文大的建築系變得有溫度,除了設計,更加入對環境尊重的元素,這是文大建築系最大的特色。

學長說建築產業有一種很特別的魔力,一旦立志當上建築師,踏入這個圈子常常就會將其當作一生的志業。建築其實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領域,廖晏瑋學長也建議未來想走入的建築業的後輩們,首先一定要培養基本美學,再者要培養洞悉能力,最後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廖晏瑋學長進一步解釋,建築的設計你可以說它不停地在改變,也可說它是一個循環,我們從建築的歷史上來看,從古典的設計到文藝復興,從現代建築一直到現今簡潔的設計,隨後人們又覺得古典也別有一番風味,因此又開始將一些古典文化元素融入現今的設計,就像一個不斷反省、回饋的歷史,但不論大眾的美學觀點如何改變,將美學表達出來都是設計師的重要課題。
隨著時代的潮流不斷變化,改變的不僅僅是美學,還有建材和環境議題,因此培養對生活中環境議題的洞悉能力成了建築師必備的能力。

進入職場20多年,學長坦言自己也曾遇到各種不同的困難,隨著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逐漸茁壯,一起打拼的員工也越來越多,為了使工作更有效率,也使人才能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學長採用分層負責的管理方式,但這樣的管理方式,卻讓學長失去了掌握第一線最基層資料的最佳時機,導致案子在細節上出現問題。

在學長多年的從業經驗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案子是秀巒鄉建立衛生室的建造案,當時學長是負責監造的建築師,學長笑說,這應該是他這輩子經手過最小的工程,但他卻從未想過這40多萬的案子會讓自己遇上棘手的問題,因為建地偏遠而且案件金額也不高,故此承包的營造單位認為應該不會有人特地來監造,施工起來便有些草率,沒想到細心認真的學長卻到當地視察,才發現營造單位對基礎設計,根本沒有按照設計藍圖施做,甚至有安全疑慮,學長二話不說頂著賠錢以及延誤工程的壓力,說什麼都要營造廠從新調整結構與改建,就是這份投入與認真,才讓廖晏瑋學長能在建築界屹立不搖,即使在疫情期間面對缺工、物料上漲、工程延期等各種困難,仍可從容面對。

在學長的事務所逐漸起步後,收到建築系的邀請,希望學長可以返校指導建築設計方法論課程,他當時想,自己的事務所目前規模不大,擠出一堂課的空閒時間還是有的,所以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母系的邀約。學長表示,當時的初衷也只是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經歷給予學弟妹一些啟發,讓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能更快速的與業界接軌,並一展長才。

學長以自身教學經驗中分享,那年他指導一位大五的學生畢業製作,但指導了大半個學期後發現,這位學生真的沒有設計天分,可能連大二大三的基礎程度都不足,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業,學長當機立斷引導這位學生以論文的方式畢業,並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築資訊模型協助這位學生開題,而學生順利畢業後,也留在了學長的事務所工作。

問起學長為何會讓這位學生往BIM發展,學長表示,因為這是時下最熱門的技術,熟悉這門技術對學生的未來非常有幫助,可以往新興領域的藍海發展,甚至可以得到更高的回饋與成就。藉由這個學生的案例,學長也勉勵目前建築系在學的學弟妹,不要覺得沒當建築設計師就是丟臉,其實多元的發展能讓你得到更多機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擅長的領域,尤其建築領域那麼多,每個領域都值得發展與嘗試。

深耕建築產業的廖晏瑋學長,其實身兼多職,不論是建築師還是大學教授都只是他的眾多身分的其中之一,這不禁令人好奇,學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順利完成如此之多的事務?學長坦言,在各種角色中轉換,他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時間衝突,該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是他最大煩惱的事情。

學長說目前(2021年年末)自己大概有五個正在執行興建工程的工地,幾乎每周都需要去巡視,還有學校的課程要兼顧,同時自己也是許多政府機關建築決策的重要委員,因此會有一些固定會議的安排,有時也會因為需要配合長官的日程調整,而改動自己的行程與會議時間,但正因為業務繁忙,一旦改動就容易遇到衝突,只能用心協調,想辦法善用時間,比如利用午餐時間,約學生一起用餐,並給予相關指導等。

其實從指導學生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建築業界打拼多年的廖晏瑋學長,對於建築產業的變化是非常有遠見的,談起建築未來的遠景,學長這樣說,如今的建築已經不再是拚造型、搞華麗的炫技,而是逐漸回歸本質、回歸純樸,從環境的角度出發,設計出友善環境的建築,包括:節能減碳、綠建築以及碳足跡評估等。這樣的趨勢,其實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萌芽,只是如今逐漸成熟,相信這樣的議題會成為建築產業未來發展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建築的領域多元,廖晏瑋學長也鼓勵學弟妹們多方嘗試,但該如何選擇未來道路,廖晏瑋學長給出了建議,學長分析,如果你對建築設計有興趣、喜歡畫圖也不怕熬夜吃苦的話,可以選擇當建築設計師;如果你對財務規劃比較有興趣,念書時也可以跨領域學習財會方面的專業知識,未來可以往建設公司或是開發商的領域發展;如果你對現場施工、構造工法有興趣,那就要精通施工技術以及工地管理,並培養自己相關的專業,往營造業發展。

廖晏瑋學長以「盡力而為」,與所有學弟妹共勉之,學長說,人不可能百分之百、面面俱到,只能盡力而為,盡量將事情做好、做圓滿。

點閱人次: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