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古色古香士林區古蹟之旅 芝山岩隘門 (二)
文/徐欣怡編譯  2002/12/19列印
上一次我們介紹的是芝山岩遺址,當然,探訪過芝山岩遺址就不能不提到就位在附近的著名關塞要地-芝山岩隘門。儘管物換星移,走一趟芝山岩隘門,您還是可以一窺現今清朝時期為了防禦工事,碩果僅存之防禦城牆的面貌。
芝山岩隘門建於清道光五年,即西元一八二五年,為漳泉械鬥之遺蹟,純用石材建築,是一種小型的城牆。中國傳統聚落中,為了防備民變械鬥或是強盜劫掠,在村落或市街的險要處,就會設置有牆門或堡門的防禦設施以控制出入,並執行對外封鎖、對內保全的任務。這種入夜閉關、防止侵襲及可供管制出入的門戶,稱為隘門。

清朝時代由於移民經常發生械鬥,士林地區漳州人為對抗泉州人的侵擾,便以芝山岩為避難所,建造起足以防衛的隘門。芝山岩為士林平原上的小丘,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仗著地形優勢,漳州人便在芝山岩周邊的四個山凹處,分別設置東、南、西、北四個隘門,管制芝山岩的四個出入口。東隘門在芝山岩中央偏東;南隘門在正對雨農路的芝山公園階梯中段;北隘門在往石頭公祠的半路;在隘門左側還有怪石矗立其中,其中特別突出狀若蛙蛇的兩塊石頭,稱為蛇蛙石。西隘門便在蛇蛙石下,今存者僅有西門留下,這便是今日所稱的芝山岩隘門。門外巨石上刻有「洞天福地」四大字,為清代士林名士潘永清所題。

隘門是社會長久動蕩不安下的產物,不但可以界定內外,還可用於防禦外來侵犯。就形式來看,芝山岩隘門堅實雄偉,易守難攻的優越,頗具居高臨下之姿,堪稱臺灣罕見的民間防禦工事。

點閱人次: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