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每週選讀社會類-------《2003,春之煞: SARS流行的科學和社會文化回顧》
文/許家豪 攝影/圖片取自 博客來網路書店  2003/9/18列印
台灣由世界衛生組織旅遊警示名單中早已除名,走過瘟疫,回頭檢視,被SARS疫情撕裂的社會傷痕,該是修補的時候了。過去一個多月,在一切為防疫的氛圍裡,台灣社會曾一再流露出未曾有過的偏見與歧視。口罩之下,原來社會人際關係是如此疏離:恐疫心理竟轉化為對患病者的排斥,對社會邊緣人如遊民的猜疑,對社會外來者如外籍勞工的漠視;對社會弱勢的獨居老人、落後社區的福祉,清潔工、看護工、洗衣工,一樣冒險,一樣犧牲,卻沒有得到同樣的掌聲,醫療體系基層勞工的心聲,我們可曾聽見?疫情中重傷的社區正重整腳步再出發;大難不死的倖存者也努力回歸平日生活。平息戰疫之後,也該重整思緒,面對社會與我們自己的弱點與偏見,在心靈與觀念上,找出對治之道。本書將從各個面向,宏觀的為您介紹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SARS在台灣的「病徵」,於四月廿四日和平醫院封院之際達到巔峰。這個「病徵」,不僅是疫情,更是整個醫療體系、行政體系和社會體系堆疊形成的集體現象。

簡單說,台灣這兩、三個月「發燒了」,不但燒掉了八十一條人命,也燒掉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衛生高官;三十八度的高燒,不但燒掉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也燒出台灣在國際、兩岸、朝野之間的種種難題。

SARS這個百年大疫,讓台灣的政治和社會亂象一夕之間呈現在國人和國際眼前。全民共同抗煞,台灣仍展現其一貫的生命力;可是在疫情降溫之前,我們付出慘痛的血淚代價。現在重要的是,在這些犧牲之後,台灣學到了什麼教訓?

我們試著從這次防疫暴露的缺失和線索,從衛生體系、行政體系、社會體系和疫後重建等角度,提出系列檢討和反省。病毒不可能消滅,大家應預為準備,在下一波病毒來襲前,厚植足以應付的知識能力和防禦體系。

為使社會大眾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有更清楚的科學知識,並對流行疾病的社會心理態度進退有所依據,中央研究院整合院內及相關研究人員對此方面之了解,撰寫成本書。《2003,春之煞》是目前有關SARS的最權威著作,涵蓋範圍也最廣,撰述者均一時之選。 

點閱人次: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