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搶救品格教育 回歸儒釋道再出發
文/江靜枝  2003/11/17列印
近來品格教育問題越受到大眾的注意,《天下雜誌》昨日公佈一項調查數據,家長與教師都認為現今的品格教育比十年前來得差。對此,鵝湖雜誌社執行長周博裕認為,教育回歸傳統「儒釋道的精神」是解決品格教育問題最大的救星。
鵝湖雜誌社執行長周博裕認為,中國傳統的儒學深含豐富的教育理念,卻始終未受到這兩波教改的重視,反而卻是被改的目標。中學教育對於基本教材的重視越趨減少,現在有多少學生是真正熟悉孔孟的思想呢?孔孟之語在學生的眼裡,可能只是一些陳述文字。如此一來,我們的人格教育又何以會提升?

周博裕表示,現今的社會存在著太多「沒是沒非」的道理,以致於學生們在思想接收方面容易受到影響,這也是品格教育改革最需要重視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理性的自由意志之涵養,而不只在專注於知識的養成。

許多人認為現今品格教育比十年前來得差,是由於政治人物、新聞媒體和電視節目所造成。然而,造成主因真的是如此嗎?政治人物、新聞媒體和電視節目也全都是由人來「操控」的,那造成他們作出影響人格教育行為的最大影響又是什麼呢?周博裕說,人們應該回歸基本面來觀察,而不是一昧地怪罪於這三類人物,他們也是人,也是會有其人格教育的問題。

回歸原點,品格教育也許是受主事者(權力核心人物)的影響最甚。在十年教改後,社會又引發另一波的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的反思。十年的歲月換來的只是「再反思」,這現象的確值得大眾再思考。所以,欲推動儒釋道精神,權力核心人物是推動的起點,而從教育方面著手則是解決根本的捷徑。我們期盼權力人物能為下一代子孫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點閱人次: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