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張鏡湖董事長提出對台灣保育的一些看法
文/鄭雅蓮 攝影/張維倫 2004/3/4列印
曾任哈佛大學藍山氣象台研究員、約翰霍布斯金大學桑斯威特實驗室研究員,著有《世界的資源與環境》一書的張鏡湖董事長,3日於曉峰二樓國際會議廳主講「對台灣保育的一些看法」。會中師生反應熱烈,各學院以自己專業的角度切入探討,增添演講的豐富性。李天任校長對此互動感到欣喜,計劃將來定期舉行「華岡論壇」,希望集結不同領域的師生,撞擊出更豐富的智慧火花。
你知道全校師生中,誰最常到圖書館找資料嗎?根據圖書館的記錄,答案竟是已77歲的張鏡湖董事長,李校長以此稱讚張鏡湖董事長的用功及博學。張鏡湖董事長在找資料時發現,中研院裡竟然沒有紀錄瀕臨絕種生物的「紅皮書」,國家圖書館也只有寥寥數本,張董事長便購買了一整冊的紅皮書,使文大圖書館成為少數擁有此研究資源的大學。

此演講的內容共可分為七大部分:一、介紹台灣生物的多樣性;二、介紹台灣保護區;三、生態系統的規劃;四、溼地的利用;五、台灣土壤侵蝕嚴重;六、森林的發展;七、台灣水資源的概況。

在談論到水資源時,張董事長表示,台灣與大陸面積相差267倍,人口相差57倍,水庫量卻相差了1033倍,大陸水庫的蓄水量為台灣的105倍;台灣引用的逕流與水庫用水僅佔總逕流量的21%,應有再提升的空間。

台灣的水夠嗎?張董事長認為台灣的工業、民生用水有餘,但農業用水不足,所以每逢乾季就只好休耕。生物系的老師們就此點提出看法,現今生物科技正在研究改變植物基因的技術,使農作物擁有鹽地植物的基因,可接受海水灌溉,如果計畫研究成功,未來將可大大降低農業用水的用量。李天任校長開玩笑說:「那以後炒菜可以不用加鹽了。」

從資源問題到生物問題,知識間的相互碰撞才能產生出更豐富的知識,李天任校長對此十分讚許。張董事長也建議,文大系所豐富,可組成完整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

點閱人次:3840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