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培養「國際觀」 國貿、地理、觀光系怎麼看?
文/吳曉珊  2004/9/6列印
通通不及格!日前一項汎亞人力銀行針對新鮮人進行一份國際常識測驗,結果顯示平均分只有35.5分,即使碩士畢業也僅有47.34分。究竟是台灣學生欠缺國際觀?還是語文教育出了錯,同學眼界打不開?文大素來強調國際化,讓我們分別從產業經濟、人文精神和風俗文化三方面,來聽聽國貿、地理與觀光系如何來提昇同學的國際觀。
調查中發現,商管學院畢業的學生國際觀最好,其次是法社學院,理工學院分數表現最差勁。文大商學院國貿系主任柯勝揮表示,國貿系一向就注重全球形勢發展,不論是產業經濟,還是各國法規制度,都會要求同學要有一定的認知。特別從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系上除了原本必修的「國際法規」外,還另外專門針對WTO新設計一些與「關係聯盟」相關的課程,加強同學對世界其他各國貿易法規的認識程度。

「比起其他科系,國貿系同學真的吃香許多!」柯主任說。他進一步解釋,過去銀行、金融業服務對象僅限於國內,自從WTO開放以來,整個將服務觸角延伸發展到國外,走多國際化路線。也因此,在錄取新鮮人的條件設定上,他們多半會傾向商學院畢業的學生,對國際事務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其他像國內一些大型會計事務所,國貿系學生同樣具備基本計算能力,再加上對國際法規的認知,照樣能成為職場寵兒,絕對有足夠的就業競爭力!

再從人文精神與風俗文化兩方面去著眼,理學院地理系薛益忠主任與商學院觀光系曹勝雄主任,都認為提昇英文能力絕對是走出世界的第一步。談到一般新新人類對國際的認知,薛主任認為,從他們哈日、哈韓,到掌握世界流行資訊,或是對國外球隊隊員背景的如數家珍,這些也都算「國際觀」的一部分。「不過,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看問題過於浮面!」薛主任說。

薛主任舉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說,即便已成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有那麼漂亮的夜景,有那麼多座豪華大廈,但他還是親眼見到當地市民坐地鐵擠成一團,不注重飲食衛生,軟體設施遠遠落後台灣許多,顯示當地市民素養仍有待加強。地理系同學一向放眼天下,強調「區域地理」觀念,因此比起一般同學,他們觀察一個國家會將重點著眼在文化層次,期許自己做個世界公民。像最近才剛從德國自助旅行回來的一位男同學,在和薛主任分享時就說道:「沒想到德國人那麼友善,還請他們喝啤酒、吃豬腳,大大推翻他之前對德國人務實性格的刻板印象。」

即便現在年輕人對國際事務普遍不夠關心,但觀光系同學因為所學、環境關係,所以經常有旅行帶團、接觸各國人文風情的機會。觀光系曹主任表示,比起亞洲如香港等其他高國際化國家,他建議學校可以再多聘請一些國外教授,交換學生的國籍也最好盡量多元化,如此在課程設計上才會更全面。另外他也鼓勵多開放幾堂全部用英語教授的課程,雖然學生剛開始會覺得很吃力,「但這對他們才是真正的幫助!」曹主任說。

點閱人次: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