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台大教授張亞中回母校談「兩岸和平」
文/蔡玉芳 攝影/陳楷為 2004/12/2列印
外語學院邀請台大政治系教授也是民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張亞中,1日於該院週會中講述「兩岸和平」議題。他就國家安全與兩岸和平政策提出反軍購、反戰,追求和平政策的辯證思維,也從國際關係分析台灣該有的態度及走向。
李天任校長特地歡迎張亞中教授蒞臨文大,他說,張亞中教授畢業於文大機械系,事實上張教授原本是印傳系的學生,大三轉到機械系,還修輔系經濟系。爾後考上外交官,任職外交部派駐歐洲維也納、漢堡等地,又繼續就讀漢堡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回國後就教於南華大學、政大,現在站在這裡是台大政治系教授,又是民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顯示出張教授多才多藝又積極進取的特質。

張亞中教授先就「安全論述的迷思」指出我高度依賴美國的危機。進一步說明安全政策內涵與辯證,傳統國家安全是軍事安全與戰略安全,現代的國家安全應包含軍事、經濟、社會與民主安全。他從這四點去辯證;軍事安全方面,張教授提出6108億軍購案的問題,這是所謂的毒蝎戰略以及觀念、數量的迷思,真正的軍事安全應是擁有自主國防科技能力,而不是為滿足美軍火商與台灣少數政客的需要。

經濟安全方面,大力抨擊政府舉債軍購,6千多億的軍購不足4千多億,15年的利息下來就3千億,如此一來政府以負債約12兆,平均每位國人要負債50萬。人民對社會的冷漠與失望早已顯明社會不安全,民主安全則以320軍購案公投未過,經費兩年增加約三倍說明民主自由危機。

張教授直言說,台灣真的安全嗎?台灣有資格思考國家安全嗎?他表示,我們要的到底是國家、政黨還是個人安全,小國沒有能力談國家安全,這是政治現實,非關統獨等意識型態,追求和平政策絕不是投降主義,台灣承受不起戰爭的摧殘,也以「甘地」之例說明追求和平的力量。

張教授說,創造和平才是勇敢的表現,和平不是姑息,是需要勇氣、智慧與耐心,值得畢生精力追求。而追求和平更是台灣唯一的選擇,所謂的「沒有軍購,沒有安全」是自欺欺人之說。美對兩岸的立場則是建立於美自身在亞太地區戰略地位的考量。而911後國際情勢也開始由和平論述轉而取代民主論述。

對於台灣未來的選擇,張教授指出兩岸競賽應立基於生活方式、民主開放與社會型態。政治無法維持現狀,不能「逃」,或是作為美戰略工具。應該面對陽光,陰影才會在我們後方。

張教授也以觀念邏輯思辯方面,說明我應追求絕對收益非相對收益,同時探討主權與權力何者優先,「不蹲下去,如何跳得高。」,他以西德經驗說明要懂得謙卑,以合作追求主權,也以東西德統一為例指出國家經濟能力的重要性。不只提東西德,他也提出其它相關模式經驗,包括芬蘭、荷蘭、英國、丹麥等國的策略,具體說明他關於和平政策的作法。

張亞中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歐洲、亞太與兩岸,目前專書著作已逾十本,包括《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開放政治市場》等書,均為相關學術領域之重要著作。此次演講為他著作之部分心得。


點閱人次:4352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