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台灣媒體的宏觀視野 主導未來青年審議思潮
文/呂祥竹  2005/8/14列印
2005青年國是會議12日正式揭幕,由專家簡報會議開始帶領全國青年代表分組議題討論,面對媒體競爭角色及青年世代的交替影響,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所助理教授魏玓說,媒體文化正扮演著歷史薪傳與文化發揚的角色,未來青年世代要想領軍民主,開放更新世代的宏觀媒體文化將是未來重要關鍵。
為避免青年國是會議流於激辯而無實體結果,「專家聽證辯論」是國是會議的重要領航者,今年是由國內知名的教授專家帶領青年代表引索思考新思維。

首先是由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所助理教授魏玓主講「媒體與文化」,面對台灣媒體嗜血新聞及各類亂象,新聞議題備受關切。

魏玓指出,國民政府解嚴前,如音樂、報刊等傳播媒體全由黨國高層所主控而趨於保守,相較於今日的媒體自由,已有大幅度的進步。

且媒體文化扮演著歷史薪傳與文化發揚的角色,但在全球化趨勢,台灣傳播界此刻正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針對這種情況,魏玓提出新思維與青年代表一同分享。

魏玓說,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無論是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媒體文化重要性與日俱增。以美國為例,該國向來以航太軍火為出口產業,數年前,媒體產業的出口市場已經超越航太軍火。

韓國的影劇在該國政府高層的政策宣導下,往外輸出,有取代日本,成為風靡亞太地區的的趨勢。這種種的商業形式,或是為財團負責的取向,一方面能有效擴充己方國家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但傳播媒體所具備的文化意義與重要性也因此被忽略。

英國的BBC與日本的NHK等已開發國家的傳播媒體,國家每年都提供動輒千億元的經費投資在人力資源的素質提升,以相對平衡一般媒體的商業行為;反觀台灣,每一年度大約供給九億元的經費,相去甚遠,是有待政府正視之處。

以戲劇而言,從港劇、日劇到韓劇,台灣本土劇作在市場所佔的比率始終低迷,而電影產業亦不敵好萊塢96%的市場佔有率本土媒體因此而萎縮,這些問題都是政府應重視的焦點,否則台灣也奢談國際化。

魏玓說,媒體是反映「民意的平台」,然而台灣的媒體卻無法提供大眾做基層意見抒發的相應場域,以現今報章雜誌為例媒體接受一般民眾投稿讀者投書版面的比例都偏低,遑論談到真實民意現況,這是媒體的窘境,更是未來應改進的重要目標。


點閱人次: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