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國樂名家─齊.寶力高老師為國樂系同學帶來的不一樣的國樂享受
文/吳鎮全  2005/12/26列印
齊.寶力高老師自稱「社會音樂家」,自7歲起學習馬頭琴,現今60多歲,和馬頭琴一起度過近半個世紀,他說:「一輩子搞好一件事是困難的,必須要有決心,而馬頭琴和蒙古民族一樣,踏著艱難的步伐,走著坎坷的路。而藝術家應該要往多方觸角,加強音樂的深度和廣度,藝術家等於歷史家,等於文學家,等於哲學家。」
馬頭琴屬於蒙古民族的重要樂器,匈奴、蒙古人的歷史約8000年,馬頭琴的變化大,原來的琴頭是一只人頭,後來改成現在的樣子。馬頭琴有5種演奏法和4種定弦。而語言決定音樂的基本,要先學習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有好的表現和音樂性。在過去,馬頭琴音樂沒有譜子,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口耳相傳,只靠著老師授給徒弟的模糊印象,沒有完整的系統,而且,弦的張力不夠,也沒有弓,所以,聲音並不嘹亮。現今馬頭琴有多種演奏法(胡琴式 、提琴式 、民間用 、傳統式)顯現出多種不同音色。

齊.寶力高老師也帶來了幾首曲子位大家演奏:馬學-安泰地區的演奏法(寶力高老師自己改革馬頭琴,張力小但音量大)、也演奏了自己家鄉的音樂。一個國家民族,需要團結,才能有好的作為,而馬頭琴,就是成吉斯汗留給蒙古民族的禮物。寶力高老師改變了許多馬頭琴的音色,也保留、紀錄了許多馬頭琴的珍貴訊息,為馬頭琴這一快蒙古文化作最好的呈現。

點閱人次: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