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 GIS使政治地理學研究更深入
文/徐耀青  2007/1/5列印
數位地球研究中心為能使GIS在政治地理學上之研究更為深入,特別在2007年元月4日上午在菲華樓二樓202會議室舉辦「空間資訊系統」系列專題講座,邀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黃紀教授蒞校演講「政治地理與區位推論」。黃紀教授說,區位推論方法運用得當,連貫集體與個體、宏觀與微觀的分析層次,使得政治地理學的研究更為深入,推論更紮實。
黃教授說明政治學中與地理有關的概念甚多,諸如派系地盤、勢力範圍、地緣關係、票倉等。實際上,以地理區域為單位的集體層次(aggregate level)數據資料也往往比較容易取得,故運用甚廣。但若研究的議題是以個人為分析單位,卻以集體層次資料推論,必須十分謹慎,否則便有犯「區位謬誤」(ecological fallacy)之虞。

主持人數位地球研究中心溫國忠主任在介紹黃教授時指出,黃教授20年前就獲得了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博士學位,在政治方法論、社會科學統計、民意調查方法及比較政治學上都有傑出的研究,獲得國科會多項研究計畫與研究獎等,更多次榮獲國際SSCI、TSSCI之刊登,且擔任國科會、中央研究院等委員之職務,在政治學領域上頗富貢獻。

黃教授說明何謂「政治地理」(political geography),優點是以地理區域為觀察單位之宏觀視野,其包含重視政治現象的空間分佈(spatial distribution)、強調人、地、時、事、物的互動脈絡(context)以及集體數據資料比較豐富,而其缺點是對個人層次的微觀研究議題推論較為間接。

所謂「區位推論」(ecological inference,又稱跨層推論cross-level inference),就是試圖從集體層次之區位數據,重建、推估原來必須有個體資料才能得知的訊息。區位推論方法近十年來發展頗為蓬勃,雖有其限制,但若運用得當,確可局部彌補個體層次訊息之不足,連貫集體與個體、宏觀與微觀的分析層次,使得政治地理學的研究更為深入,推論更為紮實。

「問題來自訊息的不足!」黃教授跟著敘述區位推論問題的訊息與結構,在層次(level)可以微觀(micro)、中觀(meso)與宏觀(macro)來分析,而變數(variable)有單變數、雙變數、或多變數,集體單位(layer or aggregate unit)為一個或多個集體單位。至於跨層推論,是試圖從宏觀macro層次之區位數據Nj+及N+k ,重建、推估原來必須有微觀micro個體數據才能得知的中觀meso層次的訊息N+k 。換言之,跨層推論,多半是指從macro層跨到meso層,很難跨到individual!

區位推論方法有兩種,即數學法(Deterministic Approach)和統計模型(Statistical Approach),從「實用方法論」的觀點,我們應該把micro 和macro data視為是同一個現象在不同觀察層次所呈現出來的訊息(information),界的精力,應該集中在充分結合運用不同型態的訊息,「借力使力、交相為用」,幫助我們透視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政治社會現象。

最後,黃教授感謝文大提供完善的場地來演講,參與的陳世榮教授、環境學院及政治系的研究生、以及法律系同學們都陸續提出問題來討論,使政治地理學更有可討論空間。主持人溫國忠主任除向黃教授致謝外,也希望促進兩校間之學術合作,下學期也將繼續舉辦相關議題,請教授及同學們多多參與。


點閱人次: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