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東方書畫贗品多? 徐小虎博士細說中國時代風格
文/林雅琪  2007/3/8列印
懷素的《自敘帖》真的是唐朝的嗎?東方書畫該如何分辨贗品,華岡博物館和美術系7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在華岡博物館四樓合辦的「在贗品多於真跡的現代收藏中-中國股書畫認知的挑戰」邀請到牛津大學徐小虎博士蒞臨演說,專業的獨到見解讓師長們推翻中國書畫的歷史軌跡。
徐小虎博士強調,同學們在鑑賞藝術作品首先的認知應「不要看款」,其實大師和沒沒無名的小卒只在一念之間,往往大家會認為大師的畫就一定好,但若只是一昧的追求「名」,將會迷失藝術的真諦。

徐博士幽默的說,希望文大能成立「筆墨斷代研究室」,同學們會發現各年代有不同的筆觸畫法、色彩和畫派,如同羅密歐與朱麗葉即使那麼多年,仍知道每個時期所詮釋的角度都是有極大的差異性,相信「時代的符號」會接軌,排回歷史的軌道。

李天任校長說,文大的院系正可以和徐博士的理念相呼應,物理系、紡織系等科系能利用科學的方法加上人文的智慧鑑定書畫藝術是否為真,期待利用文大數位典藏的掃描分析技術,找回真跡。

針對東方書畫贗品多,文徵明的書畫廣受藝術家的評論,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所的黃捷瑄助教以「書畫鑑定方法研究-以文徵明(1470-1550)的山水畫為例」發表演說,她提到希望每一個作品都能按「時代風格」排列,我們才能得知被詮釋與活耀的時代風格。

黃捷瑄助教說,她從台南藝術學院校內的四幅文徵明珍藏版畫借出考證,通常大家一定會按上面題的款排列畫作順序,但她覺得四幅的繪畫風格相差太多,若按造畫風比對,則會發現原本文徵明78歲作品《江南春》應他的第一個作品。

1987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的徐小虎博士,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現任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史教授,精通中、英、日、法、義、德等多國語言,著有《日本美術史》、《魚目混珠:吳鎮(1280-1354)真跡及偽作之研究》、《中國文人畫日傳─早期過程中之一、二》等多本著作。

點閱人次:4566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898